醫療常識★如果醫師過得比你還健康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我喜歡在健身房裡運動。]某人在網路上個人資訊欄這樣說。[為讓自己保持健康,我喜歡登山、騎腳踏車和跑步。]另一個人說。這並不是一般交友網站的個人資料,事實上這是出現在幫助病人尋找適合的內科醫師的網頁,這些醫師這樣形容自己。

當然,醫師應該要成為病人的模範,過個健康平衡的生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並且激勵病人。但是,有些病人,特別是那些與體重奮鬥的病人,若醫生的體態太美好,可能遭致反效果,把病人趕走,而非吸引想要減肥的病人。

如果醫師過得比你還健康

因此,科學家做了研究。他們找了凱薩醫療集團的醫生,這些醫師在網頁上的個人資訊都有簡短對自己的介紹,有些特別加強自己的健康與體態,有些則沒有。科學家發現體重過重的人反而不喜歡體態健美的醫師,害怕醫師鄙視他們不健康的飲食作息。因此,他們反而喜歡找不會強調自己健康的醫師。

有趣的是,科學家又發現會強調自己很健康的醫師,對於那些沒有過胖問題的病人也沒有吸引力。因此,特別強調自己過健康生活的醫師反而容易把病人給趕跑。

因此,科學家也想知道醫師要如何有效率的把自己對健康的堅持傳遞給病人,而不是讓他們感到壓力,感到被批評論斷?畢竟,曾經有個需要減重的病人抱怨,他一進診療室,醫師沒聽到主訴就開始討論他的身材。

因此,科學家嘗試改變醫師的網頁介紹。增加一些簡單的句子,像是[我相信每個人對於健康生活都有自己的定義。]這樣的結果的確增加了病人的數量。因為這讓醫師承認每個人對於健康都有不同的優先考量,也讓醫師可以向病人坦承自己對於健身的興趣,而不是遠離那些需要減重的病人。

美國的聯邦健康指標鼓勵醫師應該要成為健康生活的好模範,甚至還有一些醫院要求醫師要每日實行健康生活。但是很多病人每天為著飲食而掙扎,對自己有極差的自我形象,太完美的醫師反而不瞭解他們每天面對的痛苦。研究發現相對沒過那麼健康生活的醫師,比較不會建議病人要維持體重、要節制飲食,或是要運動。或許這些醫師也擔憂自己無法勝任高標準的健康生活,於是乾脆避而不談。

為了不要讓醫師與病人的關係陷入兩難,專家建議醫師在過健康生活的模範上採取更細緻的做法。他們應該更誠實而且更實際地以自身的例子告訴病人如何過個健康的生活。相同的,那些無法過健康生活的醫師,病人可能感覺他們更平易近人。病人藉著了解醫師的不同面貌,也可以找到各式各樣不同的醫師,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
參考資料:

when-your-doctor-is-fitter-than-you-are

 

相關推薦

衛視中文台《奔跑吧兄弟第三季》今天(17日)晚間7點邀請到陳喬恩跟郭采潔,第二次來到節目的陳喬恩要洗刷上次被吳奇隆騙而慘敗的恥辱,搭檔李晨說已經私下傳授陳喬恩幾招,還當場示範如何讓男人痛到要命的腿法,讓在場男性藝人看到都覺得疼;郭采潔則是跟合作過電影的鄭愷搭檔,在電影裡當備胎的郭采潔,當天在玩泥巴推...

閱讀詳情 »

根據統計,全台一年人工牙根的需求量高達20萬根,新穎的治療模式也讓植牙成為補牙的主流療法。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良好的植牙治療可以延長假牙的使用年限;然而,患者本身的牙周健康狀況、牙材品質、牙醫專業以及植牙治療過程是否仔細等都會影響植牙的成果。此外,植牙本身的治療過程可能長達半年之久,建議病患...

閱讀詳情 »

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許多罹癌病患的親友都會好心提供不同的治療意見,有人認為單純吃中藥或生機飲食就能控制癌症病況,到底該如何吃才好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魏柏立教授提醒,目前尚無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實純中藥或生機飲食能控制或治癒癌症,建議民眾接受正統治療為主,再搭配其他輔助療法強化自體免疫功能為佳...

閱讀詳情 »

我在東京涉谷區的幡之谷,在以內科為主的診所裡,擔任所長一職,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已經十六年的時間。在此之前,我在大學附設醫院從事臨床與研究的工作。對於醫療資訊氾濫的現況,我感到憤怒。 每一天,在報紙或電視等媒體上,都有像是得到劃時代新知般的報導,只不過它終究只是一項報告而已,所以當然存在著出錯的可能。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