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藥新用,憂鬱及失智症患者的新希望

老藥新用,憂鬱及失智症患者的新希望
 
      近日在生技領域上的研究,科學家們嘗試著探索免疫系統紊亂和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繫,以求找出新的治療方法。目的在於可以進一步的探索新發現的免疫系統紊亂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使人們看到了抗發炎藥物可以被用來治療憂鬱症患者和老年性癡呆的希望。
 
      憂鬱症是很可怕的心理性疾病,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
 
      而老年性癡呆的病因目前則尚未清楚,只知道可能是諸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病毒感染、中毒、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諸多因素有關。
 
 
      研究指出,絕大多數的憂鬱症和體內免疫系統所引發的炎症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產生情緒的免疫系統機制發生了改變,影響了目前還未被完全理解的憂鬱症的發生進程。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有人得了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類的疾病——引起炎症,那麼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而後對肝炎病人進行的研究提供了一則有力證據。醫療上經常使用乾擾素進行治療。藥物引發了炎症反應驅除了肝炎病毒。治療非常有效,但主要的缺點是——30%至40%的病人變得非常消沉。
 
這些患者在服藥前不會消沉,儘管他們患上了肝炎,也沒有抑鬱的病史。然而,他們一旦進行干擾素治療、引發炎症反應後就變得抑鬱了。這點強烈地表明,免疫系統和大腦存在著對話機制,體內的炎症可以引發抑鬱。若反過來可能性存在的話,那麼大腦存在著對免疫系統的某些影響,但之間的聯繫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示它們之間的這一聯繫很可能有力地表明,目前適用於解決炎症的藥物可能可以幫助那些遭受抑鬱影響的病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快到將文章分享給朋友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部落格
Med&Bio talk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粉絲團
 
Reference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4/dec/20/anti-inflammatory-drugs-could-fight-depression-immune-disorders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雙手不明原因出現顫抖、四肢無力、常常跌倒,要注意可能罹患難治癒的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除了規律用藥,亦需要保持運動習慣、營養均衡、良好的睡眠品質。 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哪裡不同?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指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對「中醫養生」的概念根深柢固,以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其實大錯特錯了!舉一般人秋冬為了治療感冒而自己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來喝為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點出,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不但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

閱讀詳情 »

▲冷變熱、熱變冷,氣溫一變化就累、喘跟腫,醫師警告恐是心衰竭的要命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維哲/台中報導 季節交替,如果你也是只要氣溫一變化就容易出現有累、喘、腫(水腫)的症狀,千萬要快找醫師了!因為這些一般人不容易跟心臟聯想在一塊兒的症狀,其實全是「心臟衰竭」的大警訊,尤其,國內急診室幾...

閱讀詳情 »

圖說:胚胎及檢體的監測系統 CNEWS匯流新聞網吳世豪/台北報導 美國一對不孕夫妻進行試管療程後,順利懷孕且喜迎一名女嬰,只是女嬰黑髪深色皮膚,一點也不像父母,經過DNA檢測才確定,兩人都不是親生父母! 最後尋線追蹤才從另外一對人工受孕夫婦找到自己女兒。由於此間南加州生殖中心的疏失,妻子的子宮被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