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朵紅腫發熱 可能是耳前廔管作怪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歲幼童在一次全家出遊後,體溫竟高達38.3度,前往耳鼻喉科門診就醫,被診斷為喉嚨輕微發炎,以退燒藥及抗生素治療後,疾病未緩解,且耳朵紅腫面積擴大,最後發現是耳前廔管作怪;醫師立即進行清創及切除手術後,才改善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吳曉舒醫師表示,這名幼童以退燒藥及抗生素治療後,症狀並沒有改善,耳朵上紅腫面積反而擴大為2乘2平方公分,且患部的剌痛感覺愈來愈嚴重,因為沒有皮疹、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有痰、嘔吐、腹瀉,或任何不良的接史,因此診斷為耳前廔管。

耳前廔管為常見的先天遺傳性耳廓融合不完全,通常為單側,少部份雙側都會形成耳前廔管;吳曉舒醫師指出,耳前廔管正常時,只會偶爾有一些皮脂分泌和上皮細胞脫落的皮屑或乳白色有異味的分泌物,並不會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但若廔管被上皮分泌物、皮屑阻塞或內部細菌感染,造成腫脹、膿瘍,甚至產生蜂窩組織炎,嚴重時會造成耳殼的耳軟骨炎,而引起耳廓變形。

吳曉舒醫師指出,耳前廔管外觀看起來只有一個小洞,但其內部構造變化多端,甚至會呈現像樹枝的散開狀,而且耳前廔管向下延伸的深度與方向也不一定,對顏面的影響程度也不一定;所以,耳前廔管雖然平時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建議還是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醫療建議接受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7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有患者問「打完針要揉嗎?」「要揉多久?」依照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預防針,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並非所有的針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一般而言,打針後需不需要揉,依注射的藥品種類或注射方式而定。肉針(肌肉注射):要揉部分肌肉注射的藥品,會建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一名14歲的印度女孩,日前因突然嚴重嘔吐和腹痛等症狀,緊急接受治療,外科醫生在她的胃裡發現一個3磅(1.3公斤)重的毛球,因為她長期吃自己的頭髮。診治該少女的醫師Rajesh Kumar Pendey告訴媒體,毛球已經取出,病患目前狀況穩定,這是一種罕見的心理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低收入戶的榮伯今年74歲,原本健康尚可,即使獨居在廣闊水田間的鐵皮小屋裡,生活倒也不成問題。但自從幾個月前跌倒送醫後,只能以拐杖艱難代步,遑論要穿過漫長蜿蜒的窄小田埂到大馬路外出。家寶基金會的居家服務員前來照顧榮伯的清潔儀容、處理家務,陪同外出或就醫、代購代領等,日子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原因較多元化,通常只要超過三次以上流產,就稱為習慣性流產;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醫師曾啟瑞指出,過去曾針對100個流產胎盤組織進行化驗,結果發現70%為染色體異常,造成胚胎出問題,且多半在孕程三個月前就流產,另外三成則是因像甲狀腺發炎、紅斑性狼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