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你知道嗎?無論年齡、性別、國籍,都可能有耳鳴的經驗。德國曾做過1項實驗,發現幾乎所有聽力正常的年輕人走進隔音室後,都會出現耳鳴。無獨有偶,英國耳鳴學會所提供治療耳鳴的資訊裡,也提到「在任何時間地點,約有10%的人口正在經歷耳鳴。」因此,儘管耳鳴大多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也千萬別輕忽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耳鳴的機率,父母應觀察孩子是否有異常的情緒或表現,及早就醫。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對此表示,相信大家都有過耳鳴的經驗,差別只在於聲音大小或時間長短而已,例如飛機起降或是搭乘電梯、摩天輪時,都可能因氣壓改變,造成耳朵悶塞感而耳鳴,這些情況普遍無須就醫。但若耳鳴發生在兒童身上,由於孩子通常不擅於表達,敘述症狀時經常含糊不清,因此容易被父母忽略,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建議父母若發覺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常用手抱頭或耳朵、重度疲倦等現象就要特別注意,應盡快至耳鼻喉專科求診。


另外,有些患者的耳鳴會持續整天24小時,像是聽到蟬鳴聲、蚊子的嗡嗡聲等,不管何種聲響,都會造成極大的生理不適及心理壓力。李宏信進一步說明,從門診資料發現,許多耳鳴、聽力障礙的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這類患者耳鳴的主因是內耳神經老化,導致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無法供應足夠氧氣及養分,造成耳神經及血管逐漸萎縮退化。


至於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造成耳鳴的原因大多是過度疲勞、緊張、壓力、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等;或是食用過量的垃圾食物,使膽固醇、血脂肪沉積在血管內造成阻塞,以上這些情況若不積極預防及治療,恐致神經壞死引發耳內中風。


治療方面,李宏信指出,臨床上會使用清血藥物,先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待血流順暢後,再給予神經復活營養劑,修復受損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即使是重度耳鳴患者,只要耐心服藥半年至1年,病情都可逐漸改善,耳鳴聲逐漸減弱,且發作頻率降低。須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耳鳴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控制好病情,才不會讓這些疾病惡化而影響耳鳴病情。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不論幾歲,飲食皆應秉持清淡及營養均衡為原則,配合規律作息、定期運動與減少過勞及焦慮,以防耳鳴上身,也能維持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此外,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時期,呼籲民眾,近期有出國史及呼吸道症狀者,前往醫院就診時請戴上口罩,做好自身與周遭人的防疫保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骨折打骨版骨釘要不要取出? 絕大多數不用但有例外
吃得少卻容易腹瀉脹氣 5種飲食惡習恐誘發「腸漏症」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35歲的郁婷是名家庭主婦,2年前因經痛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所謂的「子宮肌腺症」。在醫師建議下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在服藥8個月後,症狀大為改善便擅自停藥,也不回診追蹤。 沒想到3個月前出現經血爆量,除了每天用掉10多片夜用衛生棉外,還伴隨嚴重經痛,甚至無法走路。有次,在廚房煮飯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飲食西化,多囊性卵巢囊腫盛行率也隨之提高,臨床上常見不孕的原因;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醫師曾啟瑞表示,多囊性卵巢囊腫屬於內分泌疾病,病患會出現慢性不排卵,或月經久久來一次等現象,主要因患者體內男性荷爾蒙過高、缺乏雌性激素,也因此許多患者也會伴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爸爸!為什麼你要塗那麼紅的口紅呢?而且臭臭的,都不想跟你玩了!」這些話是否曾從你的孩子口中說出來呢?檳榔為何會導致癌症?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檳榔果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石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資訊工程快速的演進,硬軟體光速般的進步,智慧醫療與精準醫學已是醫療4.0變革中不可避免的醫學挑戰與改變主軸;心臟血管內科的研究也其中之一。本身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心臟血管內科教授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劉秉彥主任認為,即使是資深的臨床心臟科醫師,有時也要小心花上20-3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