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耳鳴只發生在老年人? 兒童發生率不容輕忽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你知道嗎?無論年齡、性別、國籍,都可能有耳鳴的經驗。德國曾做過1項實驗,發現幾乎所有聽力正常的年輕人走進隔音室後,都會出現耳鳴。無獨有偶,英國耳鳴學會所提供治療耳鳴的資訊裡,也提到「在任何時間地點,約有10%的人口正在經歷耳鳴。」因此,儘管耳鳴大多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也千萬別輕忽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耳鳴的機率,父母應觀察孩子是否有異常的情緒或表現,及早就醫。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對此表示,相信大家都有過耳鳴的經驗,差別只在於聲音大小或時間長短而已,例如飛機起降或是搭乘電梯、摩天輪時,都可能因氣壓改變,造成耳朵悶塞感而耳鳴,這些情況普遍無須就醫。但若耳鳴發生在兒童身上,由於孩子通常不擅於表達,敘述症狀時經常含糊不清,因此容易被父母忽略,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建議父母若發覺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常用手抱頭或耳朵、重度疲倦等現象就要特別注意,應盡快至耳鼻喉專科求診。


另外,有些患者的耳鳴會持續整天24小時,像是聽到蟬鳴聲、蚊子的嗡嗡聲等,不管何種聲響,都會造成極大的生理不適及心理壓力。李宏信進一步說明,從門診資料發現,許多耳鳴、聽力障礙的患者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這類患者耳鳴的主因是內耳神經老化,導致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無法供應足夠氧氣及養分,造成耳神經及血管逐漸萎縮退化。


至於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造成耳鳴的原因大多是過度疲勞、緊張、壓力、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等;或是食用過量的垃圾食物,使膽固醇、血脂肪沉積在血管內造成阻塞,以上這些情況若不積極預防及治療,恐致神經壞死引發耳內中風。


治療方面,李宏信指出,臨床上會使用清血藥物,先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待血流順暢後,再給予神經復活營養劑,修復受損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即使是重度耳鳴患者,只要耐心服藥半年至1年,病情都可逐漸改善,耳鳴聲逐漸減弱,且發作頻率降低。須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耳鳴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控制好病情,才不會讓這些疾病惡化而影響耳鳴病情。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不論幾歲,飲食皆應秉持清淡及營養均衡為原則,配合規律作息、定期運動與減少過勞及焦慮,以防耳鳴上身,也能維持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此外,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時期,呼籲民眾,近期有出國史及呼吸道症狀者,前往醫院就診時請戴上口罩,做好自身與周遭人的防疫保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骨折打骨版骨釘要不要取出? 絕大多數不用但有例外
吃得少卻容易腹瀉脹氣 5種飲食惡習恐誘發「腸漏症」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去年國內爆發狂犬病疫情,令人聞之色變,至今中部、南部及東部山區仍有發現狂犬病陽性鼬獾存在。為此,疾病管制署宣布,今日新增11家「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11家院所包括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嘉義市及花蓮縣共計9家醫院,以及「台中市和平區梨山衛生所」及「台東縣蘭嶼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走進明亮的環境,充滿香草味,擺設整齊的商品,並提供簡單的咖啡、餐點服務,這裡不是一般的咖啡廳,而是「肯納元氣棧」,一處可以讓自閉症青年學習與人溝通、職場實習的場所。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宣導日,位於和平西路、三元街口的「肯納支持中心」選在這天開幕,同時日間作業設施和平坊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千位新生兒中,就會有1-2名罹患「危急性先天心臟病」,寶寶多半都是在返家後才出現心臟疾病症狀,容易造成缺氧甚至死亡。為了降低新生兒受到危急性先天心臟病的傷害,台北市26家特約醫院可提供篩檢服務,預估將有2萬6千名新生兒受惠。台北市長郝龍斌宣布,全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慢性腎臟病堪稱新國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20歲以上成年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約有203 萬,其中必須長期洗腎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約7萬人,且每年平均新增2000人。營養師強調,其實正確的飲食控制,能延緩腎臟衰竭的速度,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進入洗腎階段。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