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到發燒「心好慌」? 專家提醒吃藥也可能使體溫升高

聽到發燒「心好慌」? 專家提醒吃藥也可能使體溫升高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1)日高中職以下學校開學,早上全台學校門口,學生們都排著對量體溫,許多家長也都聽到「發燒」就臉色大變,衛福部食藥署提醒,發燒除了生病感染外,有時使用藥物也會增加體溫。臨床醫師提醒,當身體測出發燒,若不是高風險族群,先到社區一般診所就醫就好。


發燒讓免疫細胞總動員 過敏也會引起發燒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發燒代表身體正在動員免疫細胞,要來對抗外界物質,發炎或感染部位會有細胞激素,告知掌管體溫的大腦下視丘,應該要提高體溫加強免疫系統;但不是所有發燒就是身體正在感染,藥物過敏或副作用,都有可能讓體溫升高,讓身體溫度高於平常。


康宏銘表示,部分民眾對藥物過敏,經常會有不同病徵樣態,輕微蕁麻疹也會有,最嚴重恐怕會有皮膚大面積水泡潰爛,也就是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其中,讓體溫增加也是1種樣態,當免疫系統發現到特定物質,就會當作病菌一樣攻擊,身體沒有感染,卻像感染一樣發燒,結果其實是藥物過敏導致。


食藥署則說,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原抗體結合後的免疫複合物,可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


部分感冒藥刺激交感神經 體溫會比平時略高


康宏銘持續說明,也有藥物作用就會提高體溫,例如感冒常用的類麻黃素,會刺激交感神經讓體溫增加,另外常見降低過敏反應藥物抗組織胺,由於會抑制汗水排除,也就降低一部份身體調節體溫功能,體溫也就會比平時高一些。


食藥署也說,有些藥品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增加熱產生,如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的交感神經作用劑等,有可能提升體溫;而某類藥品會抑制汗腺分泌,影響身體的散熱,如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還有某些具抗膽鹼作用的帕金森藥品,或三環抗憂鬱劑等。


小孩與老人體溫調節較差 容易曬太陽體溫回不來


康宏銘補充,幼童與老人家有時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特別現在天氣炎熱季節,可能在太陽底下曬一下,體溫就會拉高降不下來,有可能延續到隔天,因此身體出現輕微發燒,先不需要太緊張,但仍然要注意,如果演變成高燒不退,出現意識不清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就要考慮可能是發生病菌感染。


康宏銘提醒,目前絕大多數民眾都沒有出國史,接觸確診者機會也少,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不需要太緊張,戴上口罩先到一般診所就醫,由醫師判斷病因,在由醫生確定病情,決定是某是否有轉院需要。建議不要先直接到大醫院就醫,因反而會增加院內感染可能性;而新冠高風險族群,則須聯繫衛生單位協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醫治療「後天養先天」 小腦萎縮症3管齊下可改善
▸植牙前審慎評估不貪快 美好人生「植」得更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暑期旅遊旺季即將來臨,您是否也有出國旅遊的打算呢?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行前最好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施打疫苗或預防性投藥;途中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感染疾病的風險;回國後,留意小症狀,如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過去3年間國人赴海外的人次成長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9歲的饒先生,日前因眼窩疼痛、視力模糊,且右眼眼球愈來愈凸出,就醫檢查,結果竟發現眼窩長了3公分的腫瘤,他尋求多家醫院評估,都建議藉由開顱手術取出腫瘤,後來轉至雙和醫院,接受經眼眶冷凍腫瘤取出術,不需開顱即將腫瘤順利「黏出」。收治患者的雙和醫院眼科沈筠惇主任指出,該男...

閱讀詳情 »

中午小眠一下,能幫助身體充電,但你有沒有午覺過後起來不但頭昏腦脹,甚至覺得更疲倦的經驗?答案非常簡單,你睡太久了!這篇來自《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顯示不同長度的小睡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10-20分鐘 這個長度的休息能讓你神清氣爽,精神百倍,預備好面對...

閱讀詳情 »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產生耗損,因此必須在年輕時好好照顧身體,並按時「進場維修」,以延長壽命並增添生活品質。Time 整理六項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老化徵兆,並提供改善方法,供有心抗老者參考。   27 歲:肌肉質量開始開始下降 葡萄牙研究,過了這個年紀之後,男人每十年都會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