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 健康達人網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人體就像一部機器,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產生耗損,因此必須在年輕時好好照顧身體,並按時「進場維修」,以延長壽命並增添生活品質。Time 整理六項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老化徵兆,並提供改善方法,供有心抗老者參考。

 

27 歲:肌肉質量開始開始下降

葡萄牙研究,過了這個年紀之後,男人每十年都會失去 3.5 磅的肌肉。

改善方法:英國研究指出,健身完可以攝取20克的乳清蛋白(whey Protein),能促進肌肉增長 49%。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LyndaSanchez CC BY 2.0)

 

35 歲:魚尾紋出現

魚尾紋是女性臉部老化的一大特徵,它出現的原因不外乎誇張的表情、紫外線傷害、皮下脂肪減少、肌肉彈性減退、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護膚習慣,有些人甚至因為陽光太刺眼常瞇眼而產生魚尾紋。

改善方法:若是因瞇眼而產生魚尾紋,記得戶外運動要配戴運動型太陽眼鏡,另外每天出門前要擦防曬油。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43 歲:近距離閱讀時發現字變得模糊

如果你超過 40 歲,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瞇著眼才能看得清楚,那你可能有老花眼的問題。老花眼是水晶體失去調節能力所致,常見的症狀是看近不清楚、閱讀困難、容易疲勞與酸澀。

改善方法:外出時記得配戴太陽眼鏡,太陽眼鏡可以阻隔 99~100%的 UVA 和 UVB,可有效防止眼睛受到紫外線傷害。另外在用電腦時可以將字體放大,柏克萊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字體每增加 2.8 字級(pt,約 0.04 inch),將減輕 8%的閱讀壓力。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Daniele Zedda CC BY 2.0

 

45 歲:出現老人斑

如果你習慣開車,看看左手臂,是否有出現褐色或白色斑點,如果有的話,表示色素細胞快速生成並受到損害。

改善方法:無論你的年紀多少,記得在早上出門前擦防曬油,且係數至少 30 以上,最容易忽略的手臂也要記得擦,才能有效防止曬傷。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65 歲:關節疼痛

如果你的手、膝蓋、臀部在運動後受傷,你可能患有關節炎,它會導致骨頭間的軟骨受損。

改善方法:到健身房去。超重或肥胖的人,罹患膝蓋骨關節炎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三倍,它同時也是老人常見的疾病。若已經有此症狀,可以試試看無負重訓練,例如以坐姿進行膝蓋伸展,日本曾研究證實這些運動能減少關節疼痛。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Dr. Samuel Bledsoe

 

69 歲:需要助聽器

聽力受損都從高頻音開始,所以聽力喪失者往往認為別人說話不清楚。

改善方法:將耳機音量降低,比利時研究指出,用 iPod nano 收聽音樂一個小時,就算只開 50%的音量,也會暫時損傷聽力。

你所忽視的6大老化徵兆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MIKI Yoshihito CC BY 2.0

首圖來源:tommerton CC BY 2.0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為規避健保署每月給付40例白內障手術的限制,嘉義地區1名知名眼科醫師透過與其他醫師掛名或共刀等方式,不實申報點數,涉及詐領健保費1800萬元。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現行超過40例就要審查的作法,恐不合時宜,應該有所調整。 李伯璋說,白內障手術支付限制確實存有問題,今...

閱讀詳情 »

屁放得越多越健康嗎?那可不一定。有些情況會導致放屁頻率增加,透露腸道的狀態,若伴隨排便習慣、形狀改變,應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不過網路流傳「連環屁恐怕是大腸癌前兆」,引發網友熱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民眾毋需過度緊張,連環屁與大腸癌之間並非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有時突然一站起來就感覺天旋地轉?發作時偶爾還伴隨耳鳴?許多人都是眩暈症狀的苦主,就連影視歌星如:江蕙、楊貴媚等都身受其苦,影響工作演出。主治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發作起來雖然可怕,但並非不治之症,經過妥善的治療,恢復正常生活的機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青少年階段,隨著第二性特徵的出現,不只是生理的發育成熟,更是心理逐漸發展成熟的階段。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成人引領下,平順地走過;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驚濤駭浪中,浴火重生;更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不幸留下創傷,一輩子都在修補,企求復原。憂鬱症的症狀 有情緒、想法、身體等三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