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併發症多 控制體位有妙招

肥胖併發症多 控制體位有妙招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學童肥胖防治從孕產期就應該著手預防且延伸至整個生命周期,研究顯示,小學時期的肥胖在成人後有6到7成仍然肥胖;而肥胖的國中生更高達7到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由此可知,兒童期肥胖往往會延續到成人期,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增加成年期肥胖的併發症、死亡率和心理層面的不良影響。

學童過重問題需更加重視

依據教育部104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結果顯示,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為28.7%、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9.2%,其中103學年國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率下降0.3%,而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較103學年增加0.4%。

發胖不是發「福」 而是容易發「病」

105年我國十大死因中,就有7項與肥胖相關,而對於成長中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肥胖產生的影響還包括可能被同儕嘲笑、霸凌,造成低自尊、社會孤立等心理層面的長期影響。

預防肥胖上身3妙招 生活調整最重要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家長,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方面調整生活型態著手:

1)每日鮮食蔬果要5份

選用新鮮食材幫家人準備餐點,把握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醬料,建議每日攝取5份新鮮的蔬菜與水果,以及均衡攝取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含糖飲料等易造成肥胖的食品;並和孩子一起用餐,掌握定時定量、三餐均衡之飲食習慣,且攜帶環保水壺,鼓勵喝白開水。

2動態生活 避免久坐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方面,研究指出要達到預防體重增加的目的,一週執行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須達到150-250分鐘;而達到顯著的減重目的,一週執行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則須達到225-420分鐘。

建議以每週減輕0.5公斤為原則,以達成理想體重為最終目的,若遵循此原則,每天至少須減少500大卡的熱量,建議飲食控制及身體活動兩者並行。每日久坐時間不超過2小時,以步行、爬樓梯、做健康操、騎自行車、假日安排全家親子活動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量。 

3)充足睡眠 規律生活

鼓勵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3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心臟的瓣膜疾病在臨床上最常出現的問題是「狹窄」和「逆流」。近年來,由於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再加上經導管瓣膜治療的日新月異,許多病人都因而受惠。由於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早就預見這些不斷創新的治療方式,需要心臟內外科醫師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多年前就規定心臟內外科醫師必須一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1)說明,今日新增本土案例共23例,為今年以來單日最高確診數;而境外移入45例,含落地採檢29例及居家檢疫16例。其中本土一未知感染源個案18183,因有陪、看病需求進行採檢進而確診,但該案CT值高達37.1,不排除為舊病,現也在二採復驗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拳擊國手陳念琴於2019年確診淋巴癌,正處於拳擊生涯的巔峰期,不僅是世界排行第一名,也已調整好身心狀態,準備將2020東京奧運的拳擊金牌帶回台灣。突如其來的淋巴癌,不僅打亂賽前訓練,也讓心情掉到谷底,但他決定用拳擊精神迎戰淋巴癌。最後經由醫療團隊照護,成功控制淋巴癌,並...

閱讀詳情 »

你喝水,喝對了嗎?   好水加上適量咖啡 提到大腦營養,我必須說,水是最重要的元素。我們大腦含水量約75%、腦脊髓液約99%;喝水不足,不但不利於腎臟尿液形成,連帶腦部反應也會變慢。2013年英國東倫敦大學做了一項研究,當你口渴喝水之後,大腦運作速度增加14%;也有研究顯示,當你穿三層衣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