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引爆健康危機 博田醫院代謝形體中心投入減重醫療

肥胖引爆健康危機 博田醫院代謝形體中心投入減重醫療

【NOW健康 林志遠/高雄報導】國健署於2019進行國人肥胖現況統計,數字顯示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已達47.97%,幾乎2個成人就有1個有過胖問題,這不僅是台灣國民健康危機,再不改善,未來也將造成健保沉重負擔。有鑑於此,高雄博田國際醫院特地投入資源,延攬「亞洲減重教父」黃致錕醫師及其團隊成立國際代謝形體中心,結合內、外科及整形外科,針對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減重醫療,希望能加速達到改善國人健康的目標。


BMI大於27的肥胖患者 醫師:需減重醫療的介入才有效


醫學上關於肥胖的定義,當「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大於24就是過重,一般輕微過重還可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獲得控制,但BMI大於27的肥胖患者就需要專業減重醫療的介入才有辦法。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院長黃致錕說,「肥胖患者治療,若只是著重於大腦慾望的抑制,是無法達到長期且有效的減重成效,透過減重代謝外科手術觀察到的現象是影響腸胃道荷爾蒙,長期減少飲食慾望,才能達到長期且有效的減重成效。」


肥胖引爆健康危機 博田醫院代謝形體中心投入減重醫療

▲黃致錕醫師表示,藉由手術或非手術方式改變腸胃道荷爾蒙,是減重治療的關鍵。(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減重手術不只是解決肥胖 同時改善代謝及肥胖併發症


擁有15年減重醫療經驗,經手6,000例減重手術的黃致錕院長進一步指出,減重手術除了減去體重之外,另一層意義還可同步改善約8成由肥胖帶來的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


近年來,減重手術也被應用來改善代謝方面的疾病,黃致錕院長以收治的患者藝人「大白鯊」陳今佩為例,即便將屆70高齡,手術後至今12年血糖、血壓、血脂就都維持得很好。


肥胖引爆健康危機 博田醫院代謝形體中心投入減重醫療

▲日前久未露面的藝人陳今佩現身高雄博田國際醫院,分享2008年經由黃致錕執刀成功減重後,至今依然健康的樂活之道。(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黃致錕院長特別提醒,並非想做減重手術就能做,這在國際間是有一定的評估標準的,BMI值達到32以上並合併肥胖帶來的疾病,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後才會為患施作減重手術。


而目前全球減重手術的術式有許多種,但大致可分為胃繞道手術與胃縮小手術2大主流,有別以往以術式為導向的醫療決策,黃致錕院長強調,最新的醫療趨勢則傾向先針對病人個別身體狀況、伴隨疾病、肥胖程度、腸胃道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最後再為病患選擇最適合的療程。


肥胖引爆健康危機 博田醫院代謝形體中心投入減重醫療

▲肥胖治療需經由專業醫師評定,並選擇適合病患個別身體狀況、肥胖程度、腸胃道狀況等條件的療程,才能達到安全減重的效果。(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肥胖不只影響身體機能 高達4成患者合併情緒問題


肥胖除了體重過重的困擾及伴隨的身體疾病外,常常也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臨床上黃致錕院長觀察多數求診患者常會有不快樂、退縮的傾向,由於外型的關係,患者在求職及愛情生活也會有障礙,其中重症肥胖的人當中更有高達4成合併精神情緒問題,呼籲大家要正視肥胖醫療的重要性。


所幸現在減重手術已經相當成熟,尤其台灣減重手術更居亞洲的領導地位,以博田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來說,更結合內、外科與整形外科提供完整的整合性醫療,如有相關困擾的患者都可以放心求助專業醫師諮詢,獲得適當的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口腔癌患者不再需要擔心接受手術後,五官或容貌會有明顯缺損!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療團隊,將心臟外科置換瓣膜的開心手術「降落傘式」縫合法,運用在部分口腔癌患者上,這項無痕切除重建手術,除了成功率及手術時間與傳統手術相當,更因為切口部位在頸部而非臉上,病人外貌與吞嚥、言語等功能也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你家孩子愛喝含糖飲料、不喝白開水,喜歡炸雞、薯條,不吃青菜嗎?小心變成「無膽」青少年!醫師指出,飲食不正常,除了容易發胖,引發慢性疾病、代謝症候群之外,還可能增加膽囊結石併膽囊炎風險,必須摘除膽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外科主任莊振榮表示,膽囊結石是成年人常見消化系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中常有長輩因為中風而喪失行動能力;殊不知,經由及早的復健運動,可以恢復行動功能,而不致於長期臥病在床。除了中風後在醫院接受治療時得要積極做復健之外;其實,在回家之後,居家運動訓練更應該要不間斷,才能使體能狀況更好。中風後復健有黃金時間 要訂定方法及目標物理治療師陳晃旻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某些家長認為寶貝含著奶瓶入睡特別不會哭鬧,因此讓寶貝養成每晚含奶瓶的習慣,但這個小小動作恐釀成孩子未來猛爆性蛀牙,上排牙齒全蛀光的災難!牙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許多家長忽略帶孩子固定檢查牙齒,寶貝在嬰兒時期就患有奶瓶性蛀牙卻沒察覺,到了2-3歲開始感到疼痛而看牙醫,牙齒早已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