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肩痠、手麻誤認五十肩 正值壯年竟得巴金森病

  民眾普遍認為巴金森氏症是高齡者的疾病,但根據統計,近1成5的巴金森病患者確診時年齡不到40歲,正值人生黃金歲月,卻遭疾病重創,出現肢體僵硬、動作遲緩,以致出現自我封閉甚至罹患憂鬱症。

  臺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指出,許多人以為罹患巴金森病就會出現「顫抖」的症狀,但其實這只是巴金森病初期常見症狀之一,患者還會出現動作變慢、肢體僵硬無力、字越寫越小的情形。

  現年40歲的正雄曾是事業有成的高階主管,於3年前確診巴金森病,剛開始出現肩膀痠痛、右手發麻,讓他誤以為是五十肩發作,但隨著行動日益緩慢、肢體僵硬,寫字時歪七扭八無法勝任工作之後,至神經科就醫才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由於不了解疾病,加上承受極大壓力,據統計,逾4成巴金森病患者併發憂鬱症,臨床觀察,其中年輕型巴金森病患者比年長患者更容易出現自我封閉的狀況,因為中壯年正值衝刺事業、成家的重要階段,一旦確診巴金森病,對個人與家庭的衝擊都是一大衝擊。

  吳瑞美說明,巴金森病部分症狀容易與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或其他疾病混淆,臨床高達3成患者先至復健科、骨科求診,無法即時對症下藥、延誤治療時間。巴金森病的腦功能損傷屬於不可逆,吳瑞美表示,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患者容易出現動作障礙,且喪失行動能力,進而連口語表達能力也會變差。

  目前已有多種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可延緩疾病惡化速度,緩解憂鬱情緒,吳瑞美提醒,民眾如有肢體發麻、刺痛、不自主抖動或肢體僵硬,應儘速至神經科求診。

相關推薦

感冒為什麼不要一直吃藥? /林燦成醫師/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我一直從事西醫基層醫療,依健保局統計,民眾就醫以看感冒最多(約70%),而對西醫治療感冒的模式,我一直很懷疑。在歐美所有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醫師幾乎是不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去休息。衛生署在感冒流行時期也...

閱讀詳情 »

本篇文章跟美女兒科醫師兼知名作家亮亮合作,由愛健康作圖,亮亮醫師撰寫文章喔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是小朋友呼吸系統中,最常見的症狀與疾病。小寶貝咳不止息,常常成為父母最心疼、操煩的一件事。其實咳嗽是一種呼吸道受到刺激後,身體自然的一種保護反應。特別是喉嚨、氣管、...

閱讀詳情 »

父親節就要到了,但是有些家庭卻無法歡度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能活下去...           邱大哥原本是位餐廳廚師,因為口腔癌手術切除了部分口腔組織,沒有了味覺、吞嚥也成困難,回到餐廳工作是不可能的事了。單親爸爸的他,獨自一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