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肩頸痠痛求針灸 竟致氣胸掛急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不論是課業、工作壓力或網路沉迷,都常會長時間坐在桌前,而當姿勢不良或未適度休息時,便容易造成疲勞堆積,而有肩膀痠痛或胸痛的情形。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室連續接獲兩名患者,都因肩膀痠痛及背痛尋求針灸改善,沒想到卻導致胸痛呼吸不順,經醫師診斷為氣胸,所幸及早就醫,住院治療後都已順利出院返家。

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醫學科朱俊盈主任表示,人體肺臟就像兩顆氣球,外面由兩層肋膜包覆,內膜緊貼著肺,外膜則貼著胸腔壁內側,兩層肋膜間有體液,可在呼吸時提供肺臟伸縮潤滑作用。而「氣胸」就是肺部因結構問題、外傷甚至醫療行為,造成內層肋膜破裂,空氣跑到肋膜腔中。此時如果有肋膜沾粘,在肋膜破裂時可能同時造成肋間動脈撕裂,當空氣及血液同時跑到肋膜腔時,就稱為「氣血胸」。

朱俊盈主任解釋,肋膜腔中少量空氣或血液可以自行吸收,但若出現持續胸痛、胸悶、甚至呼吸困難,就可透過胸部X光檢查診斷是否為氣胸或氣血胸。如果症狀不嚴重,可以症狀治療即可,而範圍較大的氣胸或血胸,則需放置胸管將空氣或血液抽出,並評估是否有持續漏出,若仍有少數持續的空氣漏出或出血則需透過手術治療。

而針灸中最常見的意外就是「氣胸」了!中醫科林煥欽醫師說明,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側胸第九肋骨以上、前胸第七肋骨以上的胸背部穴位針刺過深時,都可能會導致氣胸發生。尤其是患有肺氣腫的患者,因肺臟過度膨脹、胸部肌肉萎縮,即使是針灸上腹或上腰部,也可能出現氣胸,提醒有肺氣腫的民眾還是少採用針灸治療較好。

林煥欽醫師也強調,為了預防氣胸的發生,應盡量少選背俞穴及胸部穴位進行針灸,可用夾脊穴代替。因人體背部、肩膀的脂肪較少,尤其是病人較瘦時,針灸應盡量採斜針或臥針,且背部的針應小於3公分,入針深度只能半吋(1.27公分),避免氣胸發生。

另外,林煥欽醫師也提醒民眾,在進行針灸時應保持輕鬆心情、舒適的姿勢,針灸後也應適度休息,確認是否有不適症狀,若針灸上背部後出現暈眩、悶痛、喘、臉色發白、發紺等情形,就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1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確定病例,為來自菲律賓馬尼拉27歲男性,9月16日與另3名友人來台旅遊,個案自桃園機場入境時因發燒症狀遭檢疫人員攔檢,於18日確診感染茲卡病毒,依個案潛伏期活動史研判感染地為菲律賓。衛教個案 啟動防治措施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即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糖尿病友好消息來了!「台灣糖尿病之父」林瑞祥教授,將於每星期四舉辦「初診團衛」,邀請新看診或是準備來看診病友免費參加,有興趣者請盡快預約報名。三堂糖尿病課程 教病友認識「初診團衛」總共有三堂糖尿病課程,包括「認識糖尿病及控制目標」、「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及「穩定血糖飲食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雷射近視手術後,度數會不會回來?」,近視族為了擺脫戴眼鏡的不便,才會選擇接受雷射近視手術;不過,往往會擔心術後度數回退的問題。眼科醫師表示,雷射近視手術越來越精進,例如今年引進台灣的新式TransPRK角膜表層屈光雷射手術,可保留較多的角膜厚度,將大幅降低度數回退及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幾歲年輕人通常是體力最好的時候,相約打球、瘋路跑,運動傷害在所難免;但是要小心,若是有手腕、腳踝疼痛,可別輕忽,可能是罹患了骨科界少見的「骨巨大細胞瘤」!醫師提醒,骨巨大細胞瘤常發生於20-40歲年輕族群,雖然為良性腫瘤,但腫瘤不但復發率高,也有轉移的風險,若不積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