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治療應全面性考量

肺癌治療應全面性考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肺癌治療非常棘手,以往用藥成效不彰,直到2000年以後陸續有了第三代化學藥物問世,患者存活期可從平均6~9個月延長到12~14個月。在2000年初,醫界發現EGFR基因突變是影響肺癌的重要因子,陸續研發對抗EGFR的標靶藥物,標靶藥物比過去傳統化療的副作用明顯降低;然而,卻在接受治療後平均9個月會出現抗藥性,後續仍常需化學治療。現今免疫療法帶來抗癌新希望,主因為免疫療法能啟動自身免疫系統,透過體內健康細胞攻擊腫瘤細胞。許多專家學者們投入研究,探討若免疫療法能結合放射線療法、化學療法,是否能使肺癌有更全面性的治療成效。

最貴的不一定最有效 對症下藥才實在

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沈聲燁說明,舉凡藥物治療皆會產生副作用,肺癌以免疫療法也不例外,目前臨床出現的副作用包含皮疹、噁心、內分泌系統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症狀,且免疫治療需篩選合適的病人,才能有較明確的療效。若經抽血與電腦斷層掃描檢測確認免疫治療失效,仍須化學治療;由於免疫治療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半年花費逾百萬,但卻仍有患者深信「最新、最貴或自費的治療一定最有效的迷思。」

新一代化療副作用低 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沈聲燁醫師分享一位年約五十歲的何女士(匿名)案例,她於三年前罹患晚期肺癌,經檢測後確認無基因突變須經由化療,原先何女士與家屬聽聞化療一度感到擔憂,直到實際接受新一代化療後,才發現原來不如想像中令人恐懼,目前已持續治療長達三年。治療期間腫瘤狀況皆良好,腎功能也維持正常,更沒有出現嚴重掉髮、噁心等副作用,何女士目前仍正常上下班生活,亦保有體力規律運動,同事都佩服地說她的體能比公司同事都要好。

肺癌治療應進行全面性考量

沈聲燁醫師提醒,肺癌治療應先進行檢測,針對不同細胞型態,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患者及家屬在接收眾多治療資訊的同時,應先與醫療團隊擬定個人化治療策略,同時也要將患者年齡、體能狀況及經濟因素等納入全面性考量,才能將肺癌治療效益最大化,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的資訊,可透過「肺癌衛教網」查詢相關肺癌資訊。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8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6歲的喬喬,身材瘦小且平胸,每次出門都要塞兩層NuBra,喬假奶半小時才敢見人,也不敢穿V領衣,就怕被友人取笑;最近好事近了,她試婚紗時為撐起婚紗,還要墊好幾層水餃墊,讓她自卑不已,下定決心擺脫貧乳封號,透過水滴型隆胸手術成功升級D罩杯。 喬喬說,從小因為胸部小而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5歲的林小姐,任職電子業務長達數十年,前後換了4家公司,每天工作12小時起跳、24小時待命,不但飽受主管惡言相向,還要擔心被裁員,長期龐大壓力下,罹患重度失眠、躁鬱症及憂鬱症,一年內換了8位身心科醫師,曾日吞9顆藥都未改善,直到接受心理諮商治療,才擺脫憂鬱困擾。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霧茫茫!東北季風影響,挾帶中國大陸霾害境外污染物侵台。林杰樑臉書提醒,入秋後霾害來襲,空氣品質變差,而空汚指標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身體傷害大,林杰樑臉書建議外出戴口罩並常更換口罩,出門盡量搭大眾運輸工具,減少吸入廢氣量。 如何防霾害傷身?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6歲婦人,患有高血壓病史,主訴白天容易疲勞,甚至坐著就會睡著,熟睡時甚至有間歇數秒的呼吸停止,家人抱怨鼾聲擾人,帶至就醫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謝宇翔指出,門診檢查發現該患者BMI達28,扁桃腺腫大達第4級,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