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蟬聯癌症死亡人數之首 常見肺部7大警訊不可大意

肺癌蟬聯癌症死亡人數之首 常見肺部7大警訊不可大意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肺癌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死亡人數連續多年位居癌症之首,最近幾年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為最夯的肺癌篩檢工具,不過,台灣肺癌學會提醒,LDCT偽陽性機率過高,容易造成不必要心理負擔,如發現結節,需要進一步接受侵入性檢查或手術,還可能併發氣胸、出血等風險,不得不慎。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近幾年許多檢診中心將LDCT列入標準健診項目,其實並非必要,目前學會僅建議重度菸癮者、有家族史者等高風險族群,才要接受這類篩檢,其餘民眾不用額外安排,以免自己嚇自己。


陳育民指出,LDCT檢查可能衍生3大風險,首先為假警訊、偽陽性的壓力。美國大型試驗發現,重度吸菸者接受LDCT檢查,每4人就有1人呈陽性反應,但平均每100個陽性患者,僅有4人確診肺癌,如果是一般人,則確診率更低。


此外,透過LDCT篩檢出肺癌的病友,每10個人約有1至2人不會因為結節影響存活,但卻可能在過度診斷與治療的情況下影響健康,例如為了確診,進一步接受侵入性檢查或手術時,併發氣胸、出血、感染,甚至死亡。 第3則是輻射暴露的風險,陳育民強調,如果長期且持續接受LDCT追蹤檢查,將增加輻射暴露的風險,反而提高致癌機率。


陳育民建議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預防,降低空汙對健康的危害,例如拒吸二手菸、烹煮食物時開啟排油煙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可減少PM2.5暴露。另外,外出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空氣品質不佳時,減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多利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並盡量減少吸入汽機車廢氣。


每年8月1日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所發起的「世界肺癌日」,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提出常見的肺部7大警訊,希望民眾提高警覺,早期發現異狀,積極就醫:


1.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
2.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沒有緩解。
3.呼吸急促且出現喘鳴聲。
4.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
5.聲音沙啞。
6.四肢關節疼痛。
7.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王英偉指出,如有上述症狀,應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愛護地球從「食」做起 選擇永續生產標章為環保盡力
▸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重新開放「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同時新增國產高端疫苗選項,20歲以上民眾都能登記,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新登記或更改意願民眾,須等7月19日已登記者施打完畢。 陳時中說明,目前通過緊急授權(EUA)新冠疫苗都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舒緩,許多民眾選擇遠離塵囂上山避暑,虎頭蜂常見於山區或人類較少活動地區進行築巢,每年夏季也是捕蜂通報案件最多季節,5至7月已摘除3653個蜂巢,常見於樹上、住家屋簷、冷氣氣外機、櫃子底下等,新北市政府動保處呼籲民眾如發現蜂巢切勿自行摘除,應馬上通報,將立即...

閱讀詳情 »

2021.07.27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7日為止,已經有78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