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胃食道逆流作怪怎麼辦? 醫曝生活「小技巧」能大幅改善症狀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再加上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胸痛、喉嚨痛,跑遍心臟科及耳鼻喉科,幾經波折後,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在作怪!醫師提醒,其實只要體重管理好,再搭配些「小技巧」就能讓胃食道逆流狀況大幅改善。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表示,這是胃酸、食物等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出現的疾病。因食道不具備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每次逆流都會造成傷害,久而久之,食道的傷口形成潰瘍,甚至因為反覆的受傷、復原循環,讓食道纖維化,失去彈性後逐漸窄化。

門診就有年僅30歲的年輕人,時常鬧胸悶、不舒服,打嗝時都嚴重胃酸逆流,只好就醫求助,接受醫師的建議之後,隔年再健檢,胃食道逆流狀況已大幅改善。

楊建華說,男子聽從建議,先減重至少5公斤,並搭配飲食調整,減少酸甜食物、將晚餐時間提早,再搭配些「小技巧」,像是在加班前先吃晚餐,睡前2個小時停止飲食;採用左躺睡姿,使胃酸與食物留在胃中,並用15到20公分的枕頭墊高頭部,都可以改善逆流風險。

千萬別小看胃食道逆流!因為長期的食道傷害,會讓食道腺癌風險增加。近年來國內發現,本來常見於歐美國家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也不斷增加,醫學文獻更指出,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其實是亞洲之冠。

楊建華警告,根據聯安診所內部統計,平均每4人就1人有胃食道逆流,近8成患者為30到59歲。而年輕人罹患胃食道逆流,原因無非是兩種: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

楊建華提醒,高壓、日夜顛倒的上班族、肥胖、愛抽菸喝酒者,尤其是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人,更應該提高警覺。考慮到胃食道逆流有致癌風險,如有親人在40歲時罹患食道癌,建議就要提前10年,也就是在30歲時開始規劃檢查,提早預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合約最後4小時翻盤!陳時中首揭買嘸BNT 只因稿中有「我國」兩字

【有影】高雄疫苗量竟比重災區新北多? 「分配公式」曝光原來這樣算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今(11)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確診個案。(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議員砲轟斗南惡臭民眾「凍未條」 張麗善當場哽咽拔官:環保局長調職 快新聞/友台參議員賈德納落選 蔡英文致電感謝對台支持 快新聞/共機...

閱讀詳情 »

義大利水FIUGGI代理人齊全 齊全提供這款水好神奇! 為何義大利的【FIUGGI 富有吉】礦泉水,連米開朗基羅都推薦!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你養成喝水的好習慣了嗎? 人體的大腦非常害怕缺水,因為大腦電解質的運動大多依靠水份;人體百分之七十含水,所以身體缺水我們感到會頭疼、頭暈、無法集中注意力。 FI...

閱讀詳情 »

商務人士來台防疫措施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准許外商來台考察首例,經濟部今天透露是一家美國電子廠,將在台灣停留3天、來台人數9人以下,以小規模方式短進短出,也因為該廠人員無須隔離,經濟部派人全程陪同。受疫情影響,各國經貿交流受阻,導致產業發展與投資效果延遲,王美花晚間出席「2020經濟部電子資訊...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580、581),均為來臺工作之30多歲印尼籍女性。莊人祥表示,案580、581分別於今年10月26日及27日自印尼搭機來臺工作,入境迄今均無疑似症狀,2人分別於11月8日及9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