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背後的呼喚也聽得見 新一代助聽器重現聲音場景

背後的呼喚也聽得見 新一代助聽器重現聲音場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一戴就知道不一樣!一名77歲韓先生曾是中英文口譯人員,15年前發現自己重聽後,工作變得極度吃力,只要沒有麥克風便無法聽清楚他人說話,特別是高頻聲音,雖嘗試配戴助聽器卻改善有限,一度對助聽器產生懷疑。但為了能夠解決困擾已久的重聽問題,韓先生下定決心,要選就要選最新、最頂級的機款,便至知名助聽器門市選配了當時的旗艦款助聽器,總算讓他找回以前生活。而困擾韓先生多年的耳鳴問題,也在使用了助聽器後覺得改善許多。而後,在新一代助聽器上市前夕,韓先生就搶先到門市試聽,驚奇地發現「聲音很脆耳!不會有嚕嚕嚕的模糊聲」、「連後方聲音也能聽得到」,第一次試戴助聽器,不到一小時就下單,更大方讚美最新的助聽器「這晶片是真的好」!

接收完整聲音場景 360度全方位不費力

對聽損的人來說,需要藉助助聽器才能聽見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聲音。傳統助聽器透過方向性麥克風集中接收語音,這樣的功能會讓助聽器使用者聽到的聲音不完整,習慣忽視身邊的存在。知名助聽器廠商教育訓練聽力師施治渝指出,傳統助聽器為了提升語音清晰度,運用如降噪技術、方向性麥克風讓聲音聚焦在語音上面,盡可能將環境聲音刪除,對大腦來說非最自然,容易增加聆聽時大腦的負擔。

搭載深度網路技術 重現1200萬聲音場景

最新一代助聽器訴求讓「大腦可以重新接收完整的聲音場景,以自然的方式聆聽聲音」。其收音方式從傳統方向性麥克風導向,轉換成360度的掃描收音,對環境的掃描更靈敏與豐富。丹麥百年助聽器大廠擁有獨家技術,高速接收360度全方位接受聲音,精準辨別聲源方位,其偵測速度大幅躍升5倍,每秒掃描環境音500次,並搭載深度神經網路技術(DNN),模仿大腦的工作方式,透過學習1200萬個真實聲音場景的經驗,精準地識別各種的聲音,忠實還原聲音場景。

不同於傳統科技需要長時間處理聲音,聲音傳至大腦再辨識有時間差距,此款護國神山台積電智能晶片,其DNN聲音處理技術深具突破性,採28奈米低功耗技術,內含1.54億的電晶體,高階運算能力較前代提升16倍,具備人工智慧聲音處理與分析能力的先進智能晶片,並確保每個聲音都能更細緻的和清晰被還原與傳遞。

雙系統輕鬆連接 體驗高品質聽覺饗宴

最新一代助聽器有貼心設計,聽力師施治渝說明,該款式為充電款式,老年人的手部不方便,更換小顆電池易感挫折,現在只需每天充電即可使用,充電3小時就能得到一整天的電池量。同時,相較前一代僅能與iOS連結,最新一代可與Andriod系統連結配對,使用者回饋其清晰度、豐富度及連接藍牙都更方便。

朝向真實生活情境 精細地捕捉聲音

擁有十年以上助聽器配戴經驗的金鐘影帝陳博正大方地分享使用經驗,他說在劇場工作時,「對白,就是真實生活,也就是環境音。」然而,傳統助聽器傾向於抓住人的聲音,降低其他環境音,對聽損的人來說,雖然補上低頻的聲音,高頻的聲音有時卻會發出刺耳的聲音,後來他改用前一代助聽器覺得聲音品質已經非常好,但必須對準方向才能收音。

最新一代助聽器問世,他分享配戴後,現在連後方的聲音都聽到,拍戲時一個「關門聲」、「水煮開的聲音」他都能清楚聽見,聲音精準度提升,能直接反應回答,「生活不用再這麽用力了」,不需再重新確認對方的內容,聽起來更輕鬆不費力,這份輕鬆自在,不需要緊繃的幸福感真好。

找回以往生活聲音 追求美好聆聽品質

知名助聽器大廠追求聆聽的品質,堅信惟有先進的助聽器產品,才能提供使用者優質聆聽體驗。聽力師施治渝說,聆聽的過程中,使用者常與家人有距離,影響社交關係,希望提供使用者一個改善生活的途徑,與其配助聽器,不如說找回以往豐富的生活,對聽力師來說是非常有使命感的。


【延伸閱讀】

千分之三兒童聽力損失 科林捐創建基金助發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發生的年齡層卻持續下滑!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了不讓血管阻塞、保持血管的彈性,平常可藉由飲食保養,以防止血管過早老化,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威脅。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造成民眾搶買口罩,只要跟防疫、解毒、增強免疫力沾上邊的產品,就會大受歡迎,部分宮廟甚至免費提供偏方或自製中藥草,聲稱能夠消災解毒,但醫師提醒,千萬不要服用成分不明的中草藥,以免傷肝又傷腎。   60歲的張媽媽患有B型肝炎,最近聽聞家附近的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最近醫院很恐怖,寶寶可不可以先不打針?能延後到疫情緩和時再接種嗎?」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說,最近門診接到不少類似疑問電話,家長擔心幼兒至醫院會增加感染風險,這已經反映在門診,約有3分之1幼兒未依照回診施打預防針。   李敏駿說,依政府規定,嬰幼兒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5歲的王太太,過去在市場擺攤,養育三個兒女成人,如今退休後三五好友相揪旅遊或進香團,王太太都拒絕了,原來她在中年後困擾於尿失禁,而且漏尿越來越嚴重,一出門就擔心褲子溼答答,有次出遠門沒辦法換褲子時,整身尿臭味實在令她很窘。經過求診泌尿科,在詳細檢查和評估後,進行藥物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