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臟癌三明治療法新趨勢 先化療縮小腫瘤才開刀再化療

胰臟癌三明治療法新趨勢 先化療縮小腫瘤才開刀再化療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許多癌症均有病友團體,唯獨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病友團體,主要在於死亡率偏高,不過,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近年來,治療胰臟癌上已有不錯的進展,病友務必積極治療。


58歲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4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存活期,但在持續化學治療,以及自身堅強意志力,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李先生罹病時,孩子還在唸高中,現在則已經研究所畢業,結婚生子,看到下一代開枝散葉,他心存感激,也很感謝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以及家人的支持鼓勵。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族群,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晚期常見背痛、上腹痛等,也常被忽略,直到體重異常減輕,此時,就醫幾乎都到第4期。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以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高達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所幸化學治療出現突破,讓癌王不再那麼可怕。


目前治療胰臟癌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為主,看似抗癌武器眾多,但仍以傳統化療效果較為明顯,葉大森表示,8成5晚期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其餘1成5雖然開刀,但術後能需接受化療,作為輔助性治療。


現在最新治療趨勢為「三明治療法」,晚期胰臟癌手術前術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臨床證實,病人存活率得以明顯提高。


陳立宗說,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的病人的中位存活大約10至12個月,研究發現,化療明顯改善癌症症狀,近年化療新藥問世,大幅減輕副作用,提高病患生活品質,呼籲病人應尋求正規的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孕婦染疫重症風險高該接種疫苗嗎? 專家提出4點建議
▸擔心新冠疫苗副作用? 專家整理懶人包破除10大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脊椎照護中心由脊椎名醫也是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教授領軍下成立,提供雲嘉南地區脊椎病患綜合臨床服務。配備高端解析度手術專用X光機、碳纖維脊椎專用手術床、高解析度手術顯微鏡與內視鏡,除提供各類傳統手術外,更致力於引進及發展各項微創脊椎手術,自去年5月引進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4歲的蔡小妹妹在國小五年級時,因身體出現紅斑、關節疼痛、反覆發燒等症狀,就醫後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經人介紹至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中心治療,獲得病情控制穩定。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要留意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充足休息、適當運動、隨時防曬,以維持病情穩定。 紅斑性狼瘡會攻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只要天氣一變冷或吸入灰塵、花粉等,過敏性鼻炎患者就會發癢、狂打噴嚏、鼻水流不停,如何有效對抗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就是遠離過敏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李國熙表示,過敏性鼻炎必須持續治療,尤其鼻噴劑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 天氣只要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攝取過多鈉,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罹病率與死亡率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皆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 控制鈉預防心血管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