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臟癌佔死亡率第8位 多好發中老年人

胰臟癌佔死亡率第8位 多好發中老年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胰臟癌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第8位,且每年罹患胰臟癌的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主要因早期並無任何症狀,許多病患發現時都已是晚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璞指出,胰臟癌多好發於中老年人,致病機轉不明,但已有相關研究指出恐因某些因素增加風險,像基因、飲食習慣、糖尿病、肥胖以及有胰臟癌家族病史等,罹患胰臟癌機率較高。

手術治療胰臟癌 術後5年存活率不到15%

檢查上,得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才能有效找出病灶,也可安排做內視鏡超音波,以胃鏡方式深入胃部,在靠近胰臟位置做超音波,準確率比一般超音波高;王璞醫師表示,晚期患者可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且接受手術者,術後5年存活率不到15%,無法手術切除者,5年存活率低於5%。

出現黃疸現象 恐是胰臟出問題

王璞醫師說明,胰臟具有內分泌功能,能製造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因此若糖尿病患血糖控制良好,卻突然飆升,就要懷疑是否胰臟長腫瘤導致,民眾也可觀察排便時是否有浮出一層油,因當胰臟出問題,就是使消化酵素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油脂難以分解,此外,若腫瘤靠近胰臟頭部,就會壓迫膽管造成阻塞,出現黃疸現象,這時較有機會早期發現。

養成健康生活型態 降低罹病風險

若長在其他部位的胰臟癌,多數病患僅有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容易誤以為是腸胃問題,反而導致較難發現;王璞醫師呼籲,平時除了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且定期做健康檢查,若為高危險族群,則建議應進一步接受抽血、超音波檢查,儘早發現病症,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罹患乙狀大腸癌的86歲女性接受手術治療時,經由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助,發現原本預定截斷腫瘤遠端腸道位置的血管灌流量不夠好,於是手術醫師當下決定多截斷一段腸子,直到血液灌流好的地方再來做吻合,避免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滲漏,導致腸道內容物與腹腔相通的併發症,嚴重的會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竹山1名56歲林先生過去經常抽菸喝酒,但為了減肥,平均每月跑量80公里,不料去年底卻連跑500公尺都相當吃力;台中1名66歲鍾先生雖有高血壓卻無控制,近來經常覺得胸悶,2位患者均3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透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後,2人如獲新生,並以自身經歷呼籲:「『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又到了一年一度歲末年終的歡慶時刻,尾牙宴、過年圍爐等團聚活動隨之到來,出門參加各種聚會,與親朋好友慶祝佳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飲酒助興的機會也大幅提升。外科醫師呼籲提醒,飲酒後運動反射神經會變遲鈍,視覺能力也會縮減,酒後駕車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會減慢,「微醺酒駕」是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都會趁著冬令進補時節替自己好好進補,以增強抵抗力抵抗寒冬,但要注意,若是進補方式錯誤,反而影響健康。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李啟光醫師指出,中醫有著「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說法,亦指冬天正是適合儲備能量的時節,但進補時,一定要依照個人年齡、體質、身體狀態、生活環境等調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