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素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雖不是常見的癌症疾病,但卻因為它的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的特性,令人聞之色變!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民國107年胰臟癌位居癌症死因第八名,該年度就有超過2292人因胰臟癌而死亡;近年來台灣胰臟癌人數逐年攀升,且因胰臟癌初期常無症狀又很難檢測,是眾多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不過,近年來胰臟的化學治療也現生機,當晚期胰臟癌第一線化療失效後,第二線治療藥物已證實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至九個月以上,為胰臟癌患者帶來一線希望。

胰臟癌有甚麼症狀?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陽生表示,胰臟癌發生的位置分為胰臟的頭部、體部或尾部,在醫學上,目前的造成原因仍不明,有些胰臟癌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或腹痛,或體重減輕,但以上症狀非特定性,也有胰臟癌患者在早期無症狀,這也是為什麼胰臟癌較難在早期發現的原因。曾經就有一名患者罹患這種非特定因素的胰臟癌,在半年前只是出現些微腹痛症狀,經進一步檢查,半年後就是胰臟癌末期,已無法用手術切除做治療,需要採用化學治療以爭取更長的存活率。

正統治療:手術切除化學治療

目前醫學上能根除胰臟癌的治療方式還是手術切除為主,楊陽生醫師進一步說,胰臟癌因為位置在胃的旁邊,早期難發現,容易被誤認是腸胃道疾病,臨床上大約有10%-15%的病患可手術切除根治,但是胰臟癌的復發機率高,因此在治療上會先針對腫瘤大小,腫瘤位置以及癌細胞是否轉移來決定能否手術切除,與化學治療的療程如何進行。

簡單說,能手術的先開刀切除;化學性治療也可用在手術後避免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最後,針對已經轉移的末期癌患,則依照患者體力較好的,可投以組合性化學藥物治療,體力較弱的,則選擇比較緩和的化學藥物;近幾年由於藥物包覆技術進步,得到較好毒殺癌細胞效果,如第二線新型化療藥物,在一線藥物失效後能替患者延長更多的存活期。

胰臟癌危險因子者 需要特別注意

抗癌是全民運動,最好的抗癌方式就是預防癌症找上門,楊陽生醫師說,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顯示,胰臟癌的危險因子有:特定基因-家族一等親內有胰臟癌患者;喝酒,常發生慢性胰臟癌;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胰臟有水泡者,囊腫病變,久了發展成胰臟癌。有危險因子者,建議須進一步追蹤胰臟檢查,當然,健康的生活型態是真正的抗癌關鍵,也呼籲癌症患者勿聽信沒有經過醫學實證的各種治療偏方,採取正確的醫學治療,才能為自己爭取「胰」線生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疫情影響,民眾的生活模式被迫改變,工作及休息的界線變得模糊,心理壓力增大,又因足不出戶、飲食睡眠不正常、缺乏運動等狀況,皮膚科李政翰醫師提醒,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許多皮膚問題,再加上近期天氣潮溼,更容易引發黴菌感染問題,像是灰指甲就診人數比平常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建華(化名)年過六十依舊帥氣,是位身材逆天的型男大叔,但他卻有個難以啟齒的困擾!兩年前開始出現頻尿,小便滴滴答答尿不乾淨,且半夜睡覺會狂跑廁所,讓他常常感到睡眠不足。建華礙於面子選擇隱忍不就醫,但最近發現尿不太出來,甚至尿尿有血跡,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泌尿科醫師檢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輝瑞BNT疫苗即將來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12至18歲學生族群將特別造冊,指揮官陳時中說明,預計由醫事人員到學校施打,事先會取得本人與家長同意,原則上由年紀大至小排列,希望能提高疫苗覆蓋率。 陳時中表示,未來輝瑞BNT將傾向安排進入校園接種,施打順序同樣由高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雖然節食、減肥食品和代餐,皆聲稱可以快速減重,但大多都缺乏科學證據。然而,透過某些方式仍可以達到體重管理,例如運動、計算卡路里、間歇性禁食和減少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等。 ▲禁食16小時,僅在剩餘的8小時內進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8小時多半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左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