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悶、頭暈以為心臟病 有這些生活習慣當心「胃食道逆流」作祟

胸悶 頭暈以為心臟病 有這些生活習慣當心「胃食道逆流」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歲張小姐近日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惹的禍。

生活壓力過大、緊湊 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是肝膽腸胃科專家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較為快速、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

中醫胃食道逆流 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所致

除了西醫,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是有不錯的效果。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就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發病原因可能有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脾胃虛弱的人因先天體質不好或是過勞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而發病。

常見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而發病。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難消化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而發病。

治療胃食道逆流 藥物+按摩缺一不可

在治療上,賴卉蓮醫師表示,除了使用直接制酸的藥物以外,常加以健脾及滋養胃陰的中藥來修復胃黏膜,再針對產生胃酸逆流的原因加以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不節過飽或食積者加以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等來改善病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來預防保健。

預防胃食道逆流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重要

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很重要,賴卉蓮醫師提醒,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難消化的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減輕脾胃的負擔,情緒保持穩定有適當的抒發管道,規律運動,避免經常熬夜、抽菸、喝酒、吃宵夜等,都是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的好習慣。

【延伸閱讀】

別在意你吃的是學名藥,還是原廠藥 藥師:安全、有效更重要!

乳癌治療邁入客製、精準化 保持醫、病好溝通,共尋最佳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1歲的張小姐,連續經歷了四次人工生殖試管嬰兒都失敗,終於去年成功受孕。但懷孕5週產檢時卻發現植入的兩個胚胎中,其中一個發生罕見的「子宮角異位懷孕」,恐危及母胎。由於好不容易才受孕,張小姐積極想保留子宮內正常的胚胎,醫師經由選擇性減胎方式,成功保留住子宮內胎兒。子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許多年輕名人及偶像明星英年早逝的新聞頻傳,探究其背後原因,絕大部份都跟心臟和血管的疾病有關,例如心肌梗塞、心肌肥厚、瓣膜狹窄、心率不整、動脈先天異常、主動脈剝離、動脈瘤破裂等。由於心臟和動脈是人體至為重要的維生系統,一旦出了問題,往往來不及搶救而失去生命!預防勝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疫情進入至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出現6例不名原因感染個案,正式進入社區感染,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上午在接受廣播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從時間點來看,與華航諾富特事件關係較高,這可能是引發社區感染的傳播鏈。 李秉穎指出,這次不是台灣第1次社區感染,去年就曾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疼痛,對現在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不論是肌肉痠痛,更或者是跌打損傷等等,許多人可能抱持著去藥局買止痛藥吃,或者是吃普拿疼的想法,但止痛藥真的可以這樣吃嗎?甚麼是止痛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說,止痛藥有分為單純止痛、非固醇類消炎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