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腔外科名醫執刀48年 吳明和勉年輕醫師這樣做

胸腔外科名醫執刀48年 吳明和勉年輕醫師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台灣醫療技術進步,但現今許多醫師卻感慨醫療環境惡劣,醫護人才流失與短缺,多少與醫療工作條件、環境不佳和醫療糾紛壓力脫不了關係。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暨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行醫至今50年,在胸腔外科領域耕耘45年,吳明和醫師表示,能成為一位外科專科醫師,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榮幸,他喜愛這個專業,40幾年來未曾懊悔當外科醫師。

擔任外科醫師具挑戰性 養成至少20多年 
吳明和醫師,1969年畢業不久後就投入外科行列,並選擇胸腔外科,在胸腔外科領域中深入鑽研,為他帶來挑戰與成就感。他認為外科醫師擁有的是辛酸、衝擊、與成就,但即使重新來過,他仍會選擇外科作為他的專業。

吳明和分享外科醫師的養成過程,至少要20多年的時間才成熟,包含面臨各種國、內外考試,教育訓練年限。此外,也要不斷進修包含教科書、期刊、病例報告、寫作以及外科技術的演練。

杏林春滿! 吳明和累積無數手術案例 

吳明和醫師執刀48年,於12個縣市包含3個院轄市及澎湖離島,共37個醫院的手術室留下主持手術的記錄,在成大醫院留下數千個手術案例。最長一次手術時間長達十多小時。病人年齡,小者剛出生,年長者逾九旬。手術種類以胸腔為大宗,一般及小兒次之。包括氣管成型手術、小兒胸腔手術、食道重建手術、肺移植、胸腺腫瘤手術、肺結核手術、以及胸腔鏡微創手術,都是吳明和醫師的專長。

吳明和勉年輕醫師 嚴格訓練自我要求
在如今醫病關係較趨緊張的環境中,吳明和醫師仍把醫療擺在第一位,以救人為先。回想職涯裡很多患者之後和他成為好友。也有曾經邀請他去參加婚禮的,這幾年還有遠在海外透過Facebook找到吳明和,感謝他30年前的救命之恩。

吳明和醫師勉勵年輕醫師,要成為外科醫師,必須先肯定自己,選擇自己興趣的次專科,撐住堅苦的嚴格訓練,腳踏實地,並自我要求,在訓練期間決不放棄所有的學習機會,終有一天能「享受」自己的外科生活。

【延伸閱讀】

零出血成為可能! 血友病雙特異性單株抗體納健保

隆乳如何仿真、觸感兼具? 何于甄醫師:這兩件事最關鍵!

洗腎不扎針? 腹膜透析分期付款「洗肚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20)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北部40多歲本國籍男性,1月25日至30日與家人前往泰國旅遊,2月6日至11日間陸續因喉嚨痛、出疹、骨頭痛等症狀數度就醫,醫院曾於12日通報登革熱及屈公病,雖該兩項檢驗結果陰性,但因檢出茲卡IgM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後健檢卻發現血脂步步高升?林經理長期服用降血脂藥,因大小宴席不斷,擔心自己的血脂飆高,因此同時大量食用市售訴求降膽固醇產品,想達到快速降低血脂的效果,沒想到卻出現肌肉無力、深茶色尿,被診斷出是橫紋肌溶解症,經治療後才改善。為此,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常見與降血脂藥產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尿路感染是許多女性的困擾,但吃下肚的食物,可能和尿路感染有關係!目前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吃素的女性得到尿路感染的風險,比吃葷食的女性來得低,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告雜誌》(Journal Scientific Reports)。   首先要了解的是,大腸桿菌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已在中國延燒2個多月,武漢更是重災區,中國陸續召集各省醫護人員組織醫療隊前去支援,在前線醫護努力下,官方數字顯示疫情逐漸獲得控制。然而,2020年2月24日,一名前去武漢支援的廣東省護士,投書權威期刊《刺胳針》,透露當地第一線醫療血淚慘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