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腦中風年輕化!新式抽吸術縮短恢復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腦中風年輕化!新式抽吸術縮短恢復期

36歲的洪先生不菸不酒但愛吃肉、體型微胖也有高血壓病史,最近工作型態轉換壓力大,平時頭痛、頭暈以為是感冒,殊不知即是中風前兆。洪先生某日晚間開完會,在樓梯間跌倒、無法言語,同事立刻幫忙叫救護車送急診。洪先生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血壓高達191/125、昏迷指數11。

急診醫師懷疑洪先生中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左側基底核出血,經評估血塊不大,暫無手術必要,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控制血壓。第2次電腦斷層掃描時發現血塊已擴大,造成神經壓迫、神經功能變差,以立體定位抽吸手術將部份腦內血塊抽吸出來,後續2週內已能用單詞及簡單句子與人互動。

45歲以下 年輕型腦中風患者逐漸增加

林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高定憲表示,中風長期排名在國人十大死因前3順位,據衛生福利部統計,45歲以下的年輕型腦中風患者這幾年已上升到10%。發作年齡下降歸咎生活習慣改變,大部份個案都是肥胖、少動或有「三高」的慢性病患。現在上班族多久坐,再加上3C低頭族多,飲食偏向高油、高糖和高熱量,如果工時長、壓力大、睡眠不足、吃飯時間不定,都會造成慢性病年輕化。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 傷口小、恢復期短

高定憲醫師說明,腦內血塊如不經由手術治療,會如同身上淤血一樣慢慢被人體吸收。然而血塊自行吸收往往要1個月左右,此時仍壓迫腦組織,造成腦部組織受損。傳統手術需鋸開大片顱骨、打開腦膜清除腦內血塊,優點為能取得較好的手術視野,但潛在併發症多且恢復期長。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以頭架固定於病人頭顱上,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精準計算患者腦內血塊中心,在患者顱骨鑿開約1公分左右的洞,將引流管置入抽取部份液化血塊後,再將尚未液化的血塊透過藥物引流出來。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優點是手術傷口小、癒合快、恢復期短,能深入較深部位清除血塊,避免開刀對週邊神經組織的傷害。有些患者甚至只要局部麻醉即可進行,有利於病人神經功能的恢復。大多數中風患者失語後常常都無法恢復語言能力,上述病例年輕且接受低侵襲性的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手術,所以能在最快時間恢復語言能力。

頭暈、跌倒、單側麻木等問題 當心是中風

中風症狀很多,除非很明顯的半邊麻痺、言語障礙等症狀否則很難發現。尤其年輕人常常忽視自己也可能是發生的對象。高定憲醫師呼籲民眾,平時就應注意血壓情況,多運動、飲食均衡少吃油,避免膽固醇過高造成血管硬化。如果有頭暈、不明原因跌倒、單側手腳無力麻木,語言功能障礙等情況,都要懷疑是否中風,盡速就醫,家族有高血壓病史者,最好定時量血壓並接受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6歲的易先生,最近在家時常常覺得有鬼神在身旁,甚至有時看到「陌生人」或是看到「貓狗」出現在自家,家人也發現他近一兩年來出現肢體漸漸僵硬,走路步伐越來越慢,左手抖動,而且有時流口水等巴金森症狀。因為幻覺越來越多,焦慮害怕不信任人,不敢獨處,家人照顧有困難,所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有新SARS之稱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日前肆虐於南韓,從5月20日起在南韓確診第一例後,一週內激增至9人,且甚至還有疑似患者出境到中國大陸,由於目前死亡率達4成的MERS,尚無疫苗、藥物可治療,因此,引發國際間的高度關注,《優活》也特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視已成為台灣地區兒童健康的一大問題,一旦發生近視後若不及早控制,度數在小學1至4年級,平均每年可能增加100至125度,至小學6年級可能成為大於600度之高度近視患者。而在國小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未來易造成視網膜剝離、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罹患白內障、青光眼的機率亦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子宮頸癌是國內女性常見的癌症,每年約有2000名新診斷病例及800名死亡個案,但其實子宮頸癌早期治癒率極高,自從推出抹片檢查後,也讓不少女性在零期癌即被發現,存活率達百分之百,只是,以目前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來說,準確率只約達60~70%,必須藉由每年一次的檢查來減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