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發作分秒必爭 牢記F.A.S.T把握就醫黃金時間

腦中風發作分秒必爭 牢記F.A.S.T把握就醫黃金時間

【NOW健康 陳盈臻/高雄報導】腦中風是國內10大死因第4位!每45分鐘有1人因腦中風死亡。義大醫院每年收治約600多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今年成立腦中風中心救治成效卓越,更於上個月獲得醫策會「腦中風」及「創傷性腦損傷」疾病照護品質認證獎。腦中風急救搶「快」非常重要,每延誤1小時疏通血管,將加速腦部老化3.6年,造成失能且增加家庭負擔。提醒民眾了解腦中風徵兆,並在發現腦中風時立刻撥打119就醫。


高雄地區腦血管疾病發生人數破6千人 南部第1名


衛生福利部急診就診統計資料指出,腦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第4位,且30歲以上青壯年發生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高雄地區腦血管疾病每年發生人數就已突破6千多人,為南台灣人數最多的縣市。義大醫院腦中風中心成立後,更透過優化處置流程、標準化急診中風醫囑、縮短檢查報告產出時間、優化醫病溝通流程等方式,加速患者救治。掌握黃金救治時間,2小時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比例達15%,血管疏通率高達71%,降低病人失能風險。


腦中風高峰期即將來臨 民眾切勿輕忽


腦中風中心主任謝孟倉說明,根據院內收案人數顯示,夏季及冬季是南台灣地區腦中風好發的高峰期,夏季以7、8月最高,9月至10月走下坡後,11月又開始上升至隔年2、3月達到最高峰。腦中風的成因多元,除三高等慢性疾病外、溫差亦是重大危險因子!時序即將進入秋冬,可以預期又將面對腦中風患者增加的挑戰,民眾不可不謹慎。


救治腦中風需搶快 每延誤1小時腦部提早老化3.6年


謝孟倉醫師強調,腦中風每延誤1小時疏通血管,腦部將加速老化3.6年,每提早15分鐘接受治療,就能增加4%恢復正常活動功能的機率、降低出血機率與死亡率。因此,腦中風急救的關鍵正是「搶時間」,目前治療方式以「靜脈血栓溶解治療」及「動脈取栓手術」為主,前者採用靜脈血栓溶解藥物(rt-PA)達到治療效果,後者則以手術方式將血栓取出。研究顯示,若在腦中風發生4.5小時內送醫接受診斷,先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幫助4成患者增加復原機會,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


案例黃先生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去年跨年夜當天在冷冽的晚上加完班,回到家後卻出現講話不清楚、右手右腳不能動的狀況,太太立即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經義大醫院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治療(rt-PA),出院時已能拿起柺杖行走、清楚說話,追蹤6個月後,已能獨立執行原本的工作、重返職場。


腦中風難防 牢記F.A.S.T口訣搶救分秒是關鍵


腦中風掌握黃金3步驟「辨識症狀、迅速就醫、接受治療」,透過徵兆F.A.S.T口訣及早察覺腦中風徵兆:


「F」ace,請病友微笑或是觀察患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rm,請病友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1隻手是否無力而垂下。


「S」peech,請病友讀一句話、觀察咬字是否清晰且完整。


「T」ime,明確記下發作時間,於3小時內立刻送醫爭取治療時間。


除了院方的即刻治療,民眾對於腦中風的判斷與及早送醫也是關鍵。臨床發現,逾96%腦中風患者未於發作時及時就醫,甚至過半數超過5.5小時才抵達醫院。而發生腦中風後未能及時送醫的原因多為腦中風徵兆認知不足或有錯誤迷思。唯有提升警覺、及早送醫治療,才能有效減少腦中風造成的失能比例,並維持自主的生活能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思覺失調症非不治之症! 中西合併治療妙齡女重拾人生
▸高散光近視族群拒絕惡視力 高降度角膜塑型片成新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有位45歲的趙先生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遵循醫囑治療,後因為常常感到頭暈目眩,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出癌細胞竟已轉移至腦部,更是晴天霹靂,腦部數顆小小的腫瘤彷彿宣判了死期將至,一般會以全腦放射治療來處理腦轉移,但會影響腦部認知功能,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需人協助日常,且先前使用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新竹報導】1名出生體重不到1,500公克的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還沒待滿30周,就迫不急待離開子宮這個天然保溫箱,讓接生的婦產科診所緊急轉診,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密切觀察有無合併症與併發症,直到終於養足體重可以平安出院,醫師提醒未來仍要持續回診追蹤。   新生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謝謝大家,我要繼續打鼓當音樂家。」患有線狀體肌肉病變的連敏哲,努力克服疾病困難,賣力在台上揮灑鼓藝,更拿下獎學金!財團法人王月蘭慈善基金會王文洋董事長以大媽之名創辦的「財團法人王月蘭慈善基金會」,近10年來已扶助逾千名弱勢學童,今年更首度開辦月蘭獎,挑選出12位優秀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年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其中以罹患非小細胞肺腺癌占多數。如為基因變異,則可使用標靶藥物,但平均使用1年就會產生抗藥性。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