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內這顆不定時炸彈 這樣做成功「拆彈」

腦內這顆不定時炸彈 這樣做成功「拆彈」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N先生年紀約50歲,一日在工作中突然昏倒並摔倒撞到額頭,同事趕緊將他送到安南醫院急診就診。當時N先生雖一度醒來,但在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時發現有蜘蛛膜下出血,並因腦壓上升再次陷入昏迷狀況。急診值班醫師當下立即進行緊急救護措施,並通知神經外科醫師,確認N先生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的蜘蛛膜下出血、併發急性水腦症。

腦血管病變 小心腦動脈瘤

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進行緊急腦室體外引流術,緩解急性水腦症造成之腦壓上升,再於緊急病況穩定後,由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進行腦動脈瘤栓塞手術,將病灶進行適當處理避免再次出血。

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醫師表示,腦動脈瘤好發在四、五十歲以上成年人,雖是一個重要且並不少見的腦血管病變,但在其未破裂出血前常無任何症狀。一旦破裂出血通常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並且常可伴隨有頸部僵硬的症狀,嚴重者亦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腦動脈瘤破裂 手術治療有兩種

張哲肇醫師說,一旦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整體死亡率有將近五成,僅有約一半的病患有機會藉由開顱夾閉手術或經血管內栓塞等治療方式處理動脈瘤以避免再次破裂出血,但仍可能遺有慢性水腦症需接受引流管置放手術,或遺有頭痛、眩暈等症狀,嚴重者仍可能重度失能或成為植物人。因此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造成的危害,可說是所有腦中風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哲肇醫師指出,目前動脈瘤治療方式主要分為開顱夾閉手術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開顱夾閉是將動脈瘤頸的部位以鈦合金動脈瘤夾進行夾閉,阻斷血流進入動脈瘤腔內,栓塞則是由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將動脈瘤腔以白金線圈進行填塞的方式治療。

治療防止出血 微創手術傷口小

動脈瘤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出血或再出血,而兩種治療方式最大的風險都是在於尚未將動脈瘤夾閉或栓塞前發生破裂出血,此出血可能造成嚴重之併發症如重度失能、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腦動脈瘤進行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屬微創治療技術之一種,傷口較傳統開顱手術小,且因使用導管由鼠蹊部穿刺動脈進入,因此並不影響顏面或頭顱部位的外觀。若未破裂動脈瘤病人進行栓塞手術,亦有住院天數較短的好處。

【延伸閱讀】

中國附醫呼吸疾病衛教篩檢週 吹一口氣看你肺功能!

七旬婦長期尿失禁不就醫 致泌尿道反覆感染

SNQ品質標章主題館 健康派對一次滿足保健需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女性月經提前,延後判斷體質防病~~真的是太重要了,男生女生們都看看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為了下一代是該好好注意了~~ 例假正常週期為28天,正負不超過一天為一個週期的時間。來的時間是4—5天。可是我們並不了解這些知識,認為來就可以了,生活中有周期不是這個時間有提前有拖後的,來的...

閱讀詳情 »

台灣人腸道裡好菌只有日本人五分之一,壞菌數量卻有日本 30 倍。而在這項亞洲五國十個城市為範圍的研究顯示,台灣腸道菌種分佈整體而言在各國中排列在中上等級,學者建議在既有的基礎上做好飲食控制、多補充腸道益菌,定期運動與排便,可有效預防大腸癌與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台灣整體屬中上層級 由亞洲乳酸菌學會聯...

閱讀詳情 »

在辦公室吹冷氣工作很舒服,但久坐不動除了可能運動量低而肥胖,還有可能因深層靜脈栓塞,造成致命危機!一項研究顯示每坐一小時,罹患靜脈栓塞的風險提高 10%,醫師表示其實就算是長期站著不動也可能有同樣的風險,也很難治好,因此平時就要多活動、多喝水,發現下肢發紅與腫脹、到了下午鞋子開始穿不下時,應趕快就...

閱讀詳情 »

我們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可是當你年紀越大,身體行動不方便時,要維持這樣的習慣將越來越難,但越是這樣,運動就越顯重要。最近美國一項大規模實驗證實,每週只要散步 150 分鐘,就能減少了老年人身體殘疾的風險,並提高晚年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招募了 1,635 名 70 歲至 89 歲的老年人進行實驗,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