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內這顆不定時炸彈 這樣做成功「拆彈」

腦內這顆不定時炸彈 這樣做成功「拆彈」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N先生年紀約50歲,一日在工作中突然昏倒並摔倒撞到額頭,同事趕緊將他送到安南醫院急診就診。當時N先生雖一度醒來,但在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時發現有蜘蛛膜下出血,並因腦壓上升再次陷入昏迷狀況。急診值班醫師當下立即進行緊急救護措施,並通知神經外科醫師,確認N先生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的蜘蛛膜下出血、併發急性水腦症。

腦血管病變 小心腦動脈瘤

神經外科阮威勝醫師進行緊急腦室體外引流術,緩解急性水腦症造成之腦壓上升,再於緊急病況穩定後,由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進行腦動脈瘤栓塞手術,將病灶進行適當處理避免再次出血。

神經外科主任莊皓宇醫師表示,腦動脈瘤好發在四、五十歲以上成年人,雖是一個重要且並不少見的腦血管病變,但在其未破裂出血前常無任何症狀。一旦破裂出血通常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為爆炸性的頭痛,並且常可伴隨有頸部僵硬的症狀,嚴重者亦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腦動脈瘤破裂 手術治療有兩種

張哲肇醫師說,一旦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整體死亡率有將近五成,僅有約一半的病患有機會藉由開顱夾閉手術或經血管內栓塞等治療方式處理動脈瘤以避免再次破裂出血,但仍可能遺有慢性水腦症需接受引流管置放手術,或遺有頭痛、眩暈等症狀,嚴重者仍可能重度失能或成為植物人。因此腦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造成的危害,可說是所有腦中風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哲肇醫師指出,目前動脈瘤治療方式主要分為開顱夾閉手術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開顱夾閉是將動脈瘤頸的部位以鈦合金動脈瘤夾進行夾閉,阻斷血流進入動脈瘤腔內,栓塞則是由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將動脈瘤腔以白金線圈進行填塞的方式治療。

治療防止出血 微創手術傷口小

動脈瘤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出血或再出血,而兩種治療方式最大的風險都是在於尚未將動脈瘤夾閉或栓塞前發生破裂出血,此出血可能造成嚴重之併發症如重度失能、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腦動脈瘤進行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屬微創治療技術之一種,傷口較傳統開顱手術小,且因使用導管由鼠蹊部穿刺動脈進入,因此並不影響顏面或頭顱部位的外觀。若未破裂動脈瘤病人進行栓塞手術,亦有住院天數較短的好處。

【延伸閱讀】

中國附醫呼吸疾病衛教篩檢週 吹一口氣看你肺功能!

七旬婦長期尿失禁不就醫 致泌尿道反覆感染

SNQ品質標章主題館 健康派對一次滿足保健需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響應一月十四日醫檢師節,臺中慈濟醫院檢驗醫學科推動捐血活動,包括醫檢師及看診鄉親紛紛到場挽袖捐血做公益,也讓醫檢師節更具不同意義;檢驗科技術主任簡如慧指出,去年底正逢流行性感冒盛行,導致血庫的各種血型都發生儲備不夠現象,因此透過此捐血活動,也成功募集50多袋血品,可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90歲阿嬤,長年有三高問題,近來頻頻出現喘、胸悶及血壓高等症狀,一個月內就送了三次急診,被醫師診斷為腎動脈嚴重狹窄,但阿嬤因考量年紀,不願接受侵入性的心導管治療,直到日前出現急性肺水腫積水緊急送醫,血壓再次飆破200,且一度喘不過氣,甚至意識模糊,才願意接受腎動脈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至今已一週年,柳營奇美醫院為讓民眾能更了解該法,保障其善終權益,舉辦病人自主權利法週年活動「自己生命自己作主」,由黃順賢院長率領醫療團隊進行快閃活動、大廳聚集唱歌,並於現場提供民眾虛擬實境體驗,及預立醫療諮商桌遊「玩轉人生」等相關活動,吸引近百位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節假期前,免不了各式各樣餐敘,不論同事、朋友、家人,很多人都在餐桌上聊著1年來的辛勞與安慰,有時免不了喝點酒,讓氣氛更歡愉,「喝酒不開車」已是不可挑戰的鐵律,然而有些人餐敘完隔一天,感覺精神好了許多,想要開車上班,沒想到警察一攔仍然判定酒駕,原因就在於酒精緩慢了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