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動脈瘤破裂誤當頭痛 婦人險送命

腦動脈瘤破裂誤當頭痛 婦人險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47歲林姓的婦人,出現劇烈頭痛,誤以為是感冒造成,僅到附近診所打針吃藥,但症狀未緩解,後來甚至頭痛到無法站立和說話,才送醫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表示,婦人頭痛是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屬於相當緊急的情況,死亡率高,所幸緊急開刀搶救,才及時挽回一命。

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林姓婦人為典型的自發性蜘蛛膜下腔出血,可能是腦動脈瘤破裂,因此打了顯影劑後,再做一次電腦斷層,發現左邊腦血管,一顆0.6公分大小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吳宗憲指出,腦動脈瘤不是腦瘤,形成原因是先天血管壁異常、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容易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凸出的囊泡狀物體,好發於45~60歲之間。

吳宗憲表示,三位病人中,通常就有一位會因動脈瘤破裂而當場死亡,致死率達三分之一。動脈瘤破裂後的4~14天,會出現厲害的血管收縮情形,嚴重時會造成腦中風,可能出現神經損傷、癱瘓、意識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遇到這類病人,應該立即依照動脈瘤破掉的狀況和位置,決定治療方式,如開刀或血管栓塞等。

動脈瘤破裂的患者,常因為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狀況時,才發現病情。吳宗憲強調,在季節交替時期,氣溫變化大,容易使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動脈瘤破裂機率,要特別小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91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都會女子珍妮佛每天熱衷於追劇,對於喜愛歐巴的作品總是看到欲罷不能。無論是通勤、午休時或就寢前,都不忘追趕進度,在長時間的低頭姿勢下,無形間增加頸部與上背部肌肉負擔,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肌肉僵硬疲勞。   這時,使用恆溫乾爽的熱敷墊,再搭配緩和伸展運動來紓解痠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南報導】老人最怕摔跤,一跌可能骨折,甚至需長期臥床,增加失能及死亡的風險。成大醫院與雲林科技大學研發「步態分析」系統,可以有效評估高齡族群及中風病患的跌倒風險,並透過持續運動及復健,減少老人跌倒機率。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連偉志表示,衰弱的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桃園報導】孩童嗆到、猝死沒了呼吸,遇上這種突發狀況,多數家長會抱著孩子衝往急診室,卻沒有在第一時間替孩子做心肺復甦術(CPR)。國內1項研究發現,如意外發生當下能優先施行心肺復甦術,經醫院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為60%,而直接送至急診的孩子,搶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僅為3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54歲的陳姓男子,因時常感覺後腰疼痛,以為是自己罹患過的骨刺又復發而選擇暫時忽視,直到疼痛難耐且無法彎腰時,才終於就醫。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郭家孝在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患者脊椎完全正常,僅先透過藥物治療並持續回診,但患者服藥後卻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