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垂體瘤壓迫眼癱近失明 低溫止血手術復原佳

腦垂體瘤壓迫眼癱近失明 低溫止血手術復原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7歲男子,兩年前左眼視力開始漸弱,但因工作忙碌忽略就診,直到眼睛看不見光影、張不開眼,才緊急前往醫院檢查。負責收治此案例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湯其暾主任指出,患者視力衰退主要跟腦下垂體腫瘤壓迫到視神經及動眼神經有關,為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期,建議直接開刀治療,手術過程中使用微創手術,經鼻內視鏡搭配低溫止血電封燒將腦下垂體的腫瘤摘除,術後視力復原良好,除了減少鼻內黏膜的燒灼傷害,也緩解患者復原過程中的不適。
傳統手術耗時長 容易造成疼痛
湯其暾主任表示,一般腦部疾病,如中風、出血、腦瘤、腦垂體瘤或動脈瘤等皆可經由手術治療,促進神經恢復,過去此類手術通常使用傳統電燒方式,溫度約介於150°C至200°C之間,有可能傷及周邊組織或正常神經,且因電燒接觸時間長,組織易產生沾黏或燒焦,術後疤痕組織也會引起疼痛,因此患者常仰賴止痛藥或止痛針,度過漫長的恢復期;此外,傳統電燒手術煙霧較大,可能含有危害物質,傷及醫護人員的呼吸道系統。
低溫止血電封燒 大幅降低患者術後疼痛
湯其暾主任進一步說明,進行腦部手術時,不外乎擔心出血、併發症及手術感染,隨著科技進步,國內已可使用「低溫止血電封燒」於腦部手術中,此器械可同時傳送射頻能量及生理食鹽水至手術部位進行止血與降溫,使組織溫度保持在100 °C或以下,器械尖端外圍有絕緣圈,可防止造成組織焦黑及沾黏。臨床經驗顯示,患者於術後一週使用止痛藥物的比例大幅下降20%,加上手術中散發的煙霧大部份為低溫的水蒸氣,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醫療人員吸入性的職業肺傷害。
使用有限制 與專業團隊充分溝通
不過,此器械對於腦部手術也有其限制,像上述患者為顱底手術,其解剖位置即適合使用「低溫止血電封燒」來治療,除了對於手術過程中有加乘效果之外,也可以減輕患者術後疼痛感;但若病灶接近顱底大動脈血管,則建議以傳統雙極電燒方式止血,才能將動脈血管確實燒灼,避免術後出血的併發症,湯其暾主任也補充,進行腦部手術前需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才能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
湯其暾主任於2015年國內神經外科醫學會及歐洲國際會議發表低溫止血電封燒使用於腦部顱底手術的相關報告,他強調,其實腦部手術並不可怕,依照目前醫療科技的發展,已可以大幅降低手術風險,也能減少因出血造成的後遺症跟併發症,建議患者遵循醫囑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將手術風險化為最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7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40歲的曾姓男子,長年飽受鼻塞所苦,自述就像20年沒有好好呼吸。傳統手術需要住院3至5天並全身麻醉,曾先生擔心手術風險,也不願工作請假動刀治療。後至耳鼻喉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其鼻塞原因除了因為過敏性鼻炎造成下鼻甲肥厚,還有鼻中隔彎曲狀況。進行「鼻部無線射頻微創手術」,是局部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夏天到了難免吃個冰品、喝個冷飲,但一入口牙齒痠軟,無法好好品嘗美食,牙齒敏感是生活中常見的口腔問題。敏感性牙齒是因為琺瑯質(牙釉質)喪失而象牙質(牙本質)外露所致。象牙質內有許多牙本質小管,受到外來的刺激,尤其是冷熱變化的溫度刺激,就會產生酸痛與不適。牙醫師指出,造成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電子轉診系統 讓賴女士照護不中斷有位67歲的賴女士因慢性咳嗽及胸悶,到台中市崇芳診所就診,醫師認為需進一步檢查,便將她轉介至臺中榮總醫院胸腔內科治療,醫師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即時線上查詢病人最近跨院的就醫資訊,診斷為阻塞性肺病及心律不整、心衰竭等慢性共病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位九十一歲張奶奶,兩年半前中風,灌食靠鼻胃管伸入鼻子進到胃部,愛美的奶奶看著鏡中的鼻胃管,常自言自語「鼻子怎麼變那麼長,像大象?」,因異物感使她屢屢自拔管路,進而反覆插管,加上每月例行換管,造成她喉嚨感染引發咳嗽,甚至發燒、肺炎,一年多達兩三次。經醫師建議接受內視鏡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