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腦血管病變竟佔中風7成,留意暈眩、四肢無力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腦血管病變竟佔中風7成,留意暈眩 四肢無力前兆一位

56歲的婦人,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的慢性疾病,但因多年前病人曾因鼻咽及深頸部腫瘤,接受過局部放射線治療,近來某日讀雜誌時,突然發現眼前一片暗濛不清,伴隨頭昏欲倒般的不舒服,當下沒有心悸或心跳不規律的感覺,但是這些症狀瞬即恢復,且這種狀況反覆發生了好幾次。


另一名74歲老翁長期抽菸且有三高病史,醫師長期囑咐他戒菸並且好好地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否則容易導致血管硬化阻塞,但是老人家不以為意。近來他經常有頭昏或昏眩情形,偶爾伴隨有四肢無力的感覺,奇怪的是,不論坐著或站著工作,這些症狀總是發生在他雙手持續勞動時,而且放下雙手工作,休息後很快改善,且這種情況亦多次發生。

動脈血流不穩定 可能是腦中風前兆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珀秀表示,這兩名案例都是神經內科門診病患,並在接受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皆有動脈血管內部管徑嚴重狹窄、血流阻力增加且血流速度改變等共通點,造成輸送至病人的雙側大腦的血液灌流不穩定,導致腦部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症狀,這是腦中風的徵兆。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中風對國人健康衝擊甚鉅,除了造成失能的後遺症外,對社會、家庭及經濟壓力、人力照顧上更是難以負荷之重擔。
腦血管病變阻塞 佔中風七成
葉珀秀說明:腦中風主要以腦血管阻塞型腦中風為主,約佔所有腦中風的病人近七成。而腦部組織需要血液循環供應,輸送途徑主要仰賴重要的四條來自心臟的頸部動脈,包含雙側總頸動脈(又再分為內頸動脈及外頸動脈),及雙側脊椎動脈。
輸送的動脈如果有病變(如動脈硬化狹窄阻塞,發炎,動脈內壁剝裂等現象),就會嚴重影響腦部的循環,進而引發腦中風。輕微的血管阻塞在不同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因此,如果要評估灌流腦部循環的情形,頸部動脈的健康監測顯得格外重要。

頸部動脈超音波,是一種重要、簡單且對於身體毫無負擔的檢查,是非侵入性的檢查、也不需要注射顯影劑、更無輻射曝露,可利用觀測大動脈硬化或鈣化的狀況、或偵測血流動力等不同模式來偵測頸部的動脈。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超音波頻率,改變有效的超音波穿透深度,來清楚地偵測頸部的動脈,評估是否頸部血管有無動脈硬化的變化、阻塞或已經造成血流灌流變化或不足的情況,可有效預防血栓的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呼籲:血管硬化、阻塞、狹窄都是造成腦中風的主要病因,隨著年齡的增加以及春夏或秋冬季節交替時,民眾更需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頭暈、想吐、四肢無力或麻木等神經症狀,或是腦中風高危險群者,在預防醫學概念下,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更是健康檢查上的重要工具,如有症狀可提早偵測血管硬化及早採取必要性的積極治療,降低中風發生率。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濫用毒品在台灣已是大問題,根據法務部矯正統計,自2017年至2021年9月底,在監毒品受刑人人數均達2萬多人,為了早一步提高這些特色為「無病識感」的毒品受刑人出獄後的治療動機跟意願,衛福部今(2)日指出今年將投入3000萬預算,前進14家間矯正機關開設毒癮、酒癮的戒癮...

閱讀詳情 »

  塑化劑影響食安成未爆彈?  喬治華盛頓大學:肉類食物劑量最高 「塑化劑」問題被批露以來,雖然帶動食安問題意識,然而塑料製品無所不在,是否仍可能經由食物或各種方式進入人體,累積到一定劑量之後形成健康風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

閱讀詳情 »

經歷懷胎十月,媽媽們馬上面臨的問題就是「坐月子」。這時媽咪們處在非常弱的狀態,除了休息以外,也需要注重攝取飲食與營養素,避免產後的不良影響,而以母乳照護寶寶的媽媽也能給予孩子更多營養。現在讓營養師簡單快速說明坐月子飲食與作息如何調整吧。 全文連結:悠活原力-健康小筆記   四大營養素攝取 ...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平均37.4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中醫大新竹附醫和經濟部工業局,以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舉行揭牌儀式,共同合作全國首創智慧型超微創直腸癌手術平台,建置從術前到術中到術後照護臨床場域,未來將提供癌友更優質醫療服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