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腳是第二顆心臟 保養身體從腳做起

腳是第二顆心臟 保養身體從腳做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保暖與養生。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平時做好保養,等於顧好心臟。

中醫師徐仁德說,我們人碰觸不到心臟,所以無法按摩心臟,但是我們能藉由腳部的各反射區來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中醫的足部養生有兩大優點,不僅能夠隨時隨地履行,按、壓、搓、揉或敲擊都能由自己控制。

敲擊腳底:晚上睡前擁拳頭敲擊腳底,透過敲擊給腳底刺激,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正確的敲擊法是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地向四周以放射狀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

雙腳搖晃: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產生內分泌失調的現象,像是頭痛、食欲不振等徵兆,簡單地晃動的腳部刺激便可增進血液迴圈。可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連續5分鐘後,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良,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冬天畏寒,可在就寢前搖晃雙腳,就會覺得全身暖起來,有助於改良睡眠。

赤腳走路:腳掌是堅持人體平衡的主要部位,所以健康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健康的腳掌。為了促進身體健康,在家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光腳走路,也可赤腳走卵石路,對於血液循環有正面幫助。

腳底摩擦: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通暢時,四肢就怕冷,也容易失眠。而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等到腳部覺得溫熱,便可以在短時光內酣然入睡。方式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相互摩擦,假如雙手也同時進行摩擦則後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幾次,腳部就會感到暖和,睡意也就來臨了。

揉搓腳趾:有加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天天揉搓幾次,每次3分鐘;可用手做圓周活動來揉搓小趾外側,只要在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而且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所以中醫相信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腦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6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健保會於24日召開健保總額協商會議,歷經10.5小時,完成最有效率的一次協商,牙醫門診、中醫門診總額及其他預算均有共識,惟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部門,有項目未獲共識,將依法兩案並陳報請衛福部決定。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健保總額逐年成長,110年的安全準備總額到年底可能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30多歲的詹小姐,5個月前經常出現手麻的症狀,自己懷疑是頸部壓迫到神經以致右手麻痺,因為影響到餐飲工作而就診,沒想到意外發現脖子長了一顆4.7公分的甲狀腺腫瘤,嚇得她趕緊進一步尋求治療。經口甲狀腺手術不留疤 愛美女性新選擇負責收治個案的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陳君漢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孕期復發 靠生物製劑健康產子一名年輕媽媽生完第一胎後,關節出現腫痛,就醫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擔心用藥期間再度懷孕會影響胎兒健康,於是和醫師討論安全性後,選擇適合懷孕婦女使用的生物製劑,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後卻自行停藥。豈料再度懷孕第四個月時,類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師,我被診斷骨鬆,一定要用藥嗎?」這是骨鬆患者在診間常有的疑問,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強調,已經骨鬆骨折,或者骨折風險很高,才需要用藥,且還要搭配運動、營養和定期追蹤等手段同步治療,更呼籲骨鬆治療是一輩子的事,應與醫師討論長期規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