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胃炎康復,腸胃還是不舒服? 醫師解析腸躁症

腸胃炎康復,腸胃還是不舒服? 醫師解析腸躁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一般腸胃炎通常幾天後即康復,但有些症狀卻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到底怎麼了?腸胃科醫師Brian Kirsh表示,許多人感染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後,雖症狀減輕,卻沒有完全康復,可能是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快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感染後腸躁症是什麼? 

Brian Kirsh解釋,感染後腸躁症的症狀非常類似腸躁症,通常會比原本的腸胃炎還輕微,包含:

-腹部絞痛

-腹瀉

-噁心

-便秘

這些症狀通常會慢慢消失,與症狀持續的腸躁症不同,若是你罹患病毒性腸胃炎,或者細菌性腸胃炎(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後,卻發現腸胃功能沒有完全康復,可懷疑是感染後腸躁症。

感染後腸躁症多久才會好?

Brian Kirsh指出,症狀可能持續數週、數月,有時甚至一年,但原因並不清楚,有一種理論認為,感染後影響了腸道菌叢生態。

吃什麼很重要!

改變飲食有助於舒緩感染後腸躁症,但究竟什麼食物有益,每個人都不同。Brian Kirsh舉例,有些人必須限制麩質食品,有些人則是禁吃乳製品。

不過,研究指出,「低FODMAP飲食療法」能有效減輕腸躁症症狀。這類飲食建議患者避免一些難消化醣類,例如蘋果、櫻桃和豌豆等,改吃香蕉、葡萄和哈密瓜等水果。總體而言,她說,沒有一種飲食適用所有病人,請與醫師討論。

另外,有時益生菌產品可能有幫助,醫師也會開立腸胃解痙劑用藥、抗腹瀉藥物。

這些檢測可能有助釐清

必要時,醫師會進行血液檢測,排除貧血等問題,也可能測驗電解質,確保沒有脫水。根據病情不同,有時還會進行大腸鏡檢查。

Brian Kirsh鼓勵患者,若不是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等慢性疾病,感染後腸躁症都會隨時間康復。

參考資料:

1. What to Do When Your Stomach Bug Won’t Go Away

【延伸閱讀】

對付嚴重型氣喘教戰守則 陳怡行醫師解答不可不知

控制近視點散瞳劑會傷眼嗎? 醫師一次解答錯誤迷思

七旬老翁無「齒」「礙」生活 植牙治療重拾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開學囉!師生都嚴陣以待防範武漢肺炎,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因為眼睛和鼻子、嘴巴等器官都有黏膜,黏膜雖然可以保護器官,卻也是病菌的出入口,口和鼻可以戴口罩來保護,眼睛要怎麼保護防範武漢肺炎? 醫師呼籲勤洗手 不要用手揉眼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日趨嚴峻,一般民眾如何防範?台大公衛學系教授張靜文22日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中,以「面對冠狀病毒之個人與環境防護」發表演說,提供民眾手部清潔、環境消毒和口罩使用等建議,快來看看公衛專家怎麼說。呼吸道疾病如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新型冠狀病毒鬧得人心惶惶,民眾瘋搶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但除了外在的防護,內在免疫力的提升也不能忽略,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決定個人健康與否的關鍵,均衡完整的營養攝取,則是維持免疫力的重點。落實日常飲食足量多元化 把握「我的餐盤」概念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日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全球延燒,台灣經歷搶口罩、酒精之亂,民眾都很焦慮。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25日呼籲,不可忽略心理健康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強調全民要「超越創傷」、「翻轉烙印」並「展現韌性」。師大教授李思賢提醒,台灣民眾防疫行為良好,但根本的「多運動」、「多喝水」可再加強。安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