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胃疾病分不清 醫師來教你!

腸胃疾病分不清 醫師來教你!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醫師指出,許多患者因對發炎性腸道疾病認知不足,常誤以為是大腸急躁症、腸胃炎或痔瘡,甚至有不少患者拖了一年才就醫確診。到底該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呢?

台大醫院內科部凃佳宏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簡稱IBD)臨床常見症狀為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發燒、貧血等,部分患者會有腸穿孔和腸胃黏膜破損,雖然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多半認為和體質及後天環境有關。研究指出,壓力會造成腸道中發炎細胞及腸道滲透性增加,加重腸道發炎反應。

不過,由於IBD初期症狀不易與腸道發炎連結,民眾常誤以為有血便就是痔瘡、拉肚子就會聯想到是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以致於常延誤治療時機,患者平均2-3年才會確診。

凃佳宏醫師強調,要辨別是否罹患IBD,「時間」最明顯了!因為IBD屬於長期的慢性病,患者常會持續症狀超過一個月以上,且會伴隨有體重變輕。若是大腸急躁症,除了拉肚子外,身體都是健康的,並不會有其他如貧血、發燒等症狀,更別提體重減輕了!至於腸胃型感冒或腸胃炎,通常都是急性的,不會超過一個禮拜。

由於IBD無法治癒,僅能靠日常飲食和藥物控制,因此,凃佳宏醫師提醒患者,飲食上應採低渣飲食,減少腸道刺激及蠕動,並幫助腸胃傷口早日癒合。建議可選擇五穀根莖類、過濾的果汁、蔬菜汁,或煮熟的低纖維蔬菜、水果等。

若在急性發炎期,則應盡量避免食用奶製品或高纖飲食,像是牛奶、優酪乳、生菜沙拉或油炸、油煎等辛辣食物。而端午節將近,凃佳宏醫師也特別提醒,糯米及甜辣醬等難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也應在此時避免,以免病情加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52

相關推薦

▲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O血型」的人竟然能夠抵抗空汙?(圖/翻攝自healthline.com , 2017.12.1)近來全台壟罩在空汙的威脅之下,從上月29日開始,霧濛濛的空氣就席捲了整個台灣西半部,桃園以南多數地區的空氣品質更是亮起了紅橘警示,不僅在高雄出現了「紫爆」的情形,北台灣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臺灣俗語說:「生贏雞肉香,生輸四塊板」,可見生產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事件!中醫特別重視坐月子,認為坐月子的好壞悠關女性生產後一輩子的身體健康。一個成功的產後休養,除了可以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況外,對於懷孕前母體的一些宿疾如子宮內膜異位、痛經及子宮肌瘤等,更是一個改善體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高齡人口急速升高!據統計,高齡長者中,有1.4個患有慢性疾病,且使用的藥物量更是一般年輕人的五倍。因此無論是領藥方便性、服藥順從性、自我疾病照護上,會遇到的問題皆比年輕人高上許多。由於老化程度不同,高齡長者所遭遇到的困難往往複雜,且難以用同一套準則徹底解決問題,因此...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時刻,都會想喝個提神飲料來輔助,可能我自己比較嘴刁的關係,總覺得除了選哪種提神飲料較有效之外,喝起來的味道和口感也是我很在意的部分啊!MIT的熊霸激能飲料喝起來有微甜、清爽的好口感,微微的氣泡很能解渴,且提供立即性的營養補充,讓人輕鬆面對生活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