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腹肌好難練 磁能機器增肌減脂是真的嗎?

腹肌好難練 磁能機器增肌減脂是真的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腹肌好難練,有更有效率的方法嗎?產後腹直肌分離使肚皮鬆垮垮,如何恢復身材?現代人不僅追求減肥,更希望有健美曲線,不過運動飲食需要超強意志力,近來歐美風行HIFEM(高強度聚焦磁能)技術的「肌肉強化計畫」,同時增加肌肉並減少肌內脂肪打造健美腹肌,如此黑科技是真的嗎?快來看看開業診所副院長張佳穎醫師由醫學文獻解析。

擁有好看腹肌 醫學上有比運動飲食更有效率的方法嗎?   腹肌好難練 磁能機器增肌減脂是真的嗎?

「其實使用瘦肉精是一種方法,不過違法。」針對好看腹肌,張佳穎醫師開玩笑表示,除了肌肉外的脂肪不能太厚,肌肉本身也要有肉量和線條感。目前醫美體雕,多是針對減脂、皮膚緊實,但想要有人魚線、川字線不夠,還要加強肌肉。

目前確實有「肌肉電刺激技術」(EMS),透過電刺激肌肉,對於幫助肌肉恢復、止痛和強化有一些效果。不過張佳穎醫師提到,EMS需在皮膚表面貼上電極貼片,電流通過身體時會痛,也會產熱,限制電流穿透的深度,難以訓練深層大肌群。

對此最新HIFEM(高強度聚焦磁能)技術的「肌動減脂計畫」,她解釋,是透過磁能場,刺激感電的運動神經元產生感應電流,沒有熱傷害,進而啟動肌肉收縮,且與運動鍛鍊不同,可以超過人體自然收縮的極限,相對有效率,標準療程計畫4次,一次30分鐘,1-2個月後,觀察發現腹肌增加、脂肪減少,過程中僅肌肉微酸,療程後則類似運動後的酸疼感。

目前美國核准可用於肚子、大腿和屁股,另有一套小探頭,可以針對手臂和小腿;期待台灣民眾未來也能有更多這樣體雕的選擇。

利用磁能「肌動減脂計畫」 有哪些醫學證據?

HIFEM科技在動物實驗已證實,可使肌肉超過一般收縮,不過安全嗎?張佳穎醫師表示,在豬的研究發現,治療8-9小時後,肌氨酸激脢上升,不過仍遠低於橫紋肌溶解要大於10倍的標準,還在安全範圍。

至於增肌效果,張佳穎醫師表示,豬的大腿肌肉切片顯示,治療後,切面肌肉組織面積增加20%,每一個肌纖維的截面積增加12%,「所以肌肉變大,不過肌纖維數量還待研究。」

在減脂的部分,可由脂肪分解程度來評估,有「脂肪水解」(Lipolysis)和「細胞自噬」(autophagy)兩機制。張佳穎醫師解釋,運動幾分鐘後,肌肉的ATP和磷酸肌酸等能量會用完,需要更多肝醣和血糖作為能量來源,如果能量再次用完,就需要把脂肪組織和肌肉的脂肪水解,提供肌肉收縮的能量。


腹肌好難練 磁能機器增肌減脂是真的嗎?

豬的研究發現,治療後1和8小時,脂肪組織的切片中,游離脂肪酸都增加,顯示有脂肪水解的現象,脂肪細胞也有「細胞自噬」的跡象,兩者證實治療部位的脂肪確實被分解,不過引發脂肪分解的機制還未明。

人體研究則顯示,22人的肚子經過四次治療,兩個月發現,腹直肌厚度增加15.4%,兩側腹直肌分離也減少,腹部脂肪平均減少18.6%。此外,完成8次療程的患者,電腦斷層發現,內臟脂肪平均減少14.3%。

至於屁股部分,文獻指出,4次治療1個月後,以3D重組MRI影像分析,臀中肌、臀小肌和臀大肌都增大約10%。

醫美技術非唯一解方 運動和飲食仍非常重要

針對上述結論,張佳穎醫師說,肌動減脂計畫在國外臨床上能讓腹肌、臀肌增加,體脂減少,適用對象很廣,很瘦的族群可以翹臀、消肚,一般人則適合增肌減脂,不過效果因人而異,過胖的人不要太期待減肥成效。她也說,民眾平時也要注意飲食和運動,才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肌力美學再創造 告別肌肉鬆弛,緊實不費力!

肌肉醫美國際新趨勢 非侵入療程打造肌肉新美學

不帶妝也能擁有初生彈潤肌 活氧泡泡「氧肌」新革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說到無奈處,阿嬤再也止不住淚水,6歲的小荏也不由自主心疼阿嬤的辛苦,紅了眼框,自小失去雙親的他,與外公外婆相依為命。收入原本就已入不敷出的他們,今年兩老工作更是沒了著落,生活無疑雪上加霜。家扶基金會吳承展老師表示,在社會的邊緣角落,存在許多像小荏這樣的隔代教養家庭,據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若寶寶晚上睡得好,不但可以長得好,更可幫助大腦發展。而日前有研究指出,其實白天可以午睡一下,對寶寶的生理健康與智力發育也有正面幫助。美國兒科醫學博士Audrey Hall表示,「睡午覺」也有指南!爸媽千萬別擔心白天睡午覺,晚上睡不著等問題,只要掌握好午睡時間,寶寶就會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茲卡病毒已達「國際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疾管署立即成立指揮中心,並將茲卡病毒感染症改列為與伊波拉、MERS同級的第五類新興法定傳染病。 4大策略 預防本土發生 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由於WHO強烈懷疑小頭症與茲卡病毒具有因果關係,加上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菜瓜布肺初期徵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往往已到後期。」台大內科部主任余忠仁提到自己這段時間致力的研究時說,藥物的發展讓這種病症有了新機會,患者的人數超過原先預期,都讓余忠仁醫師希望可以建立登錄系統,希望能夠對患者有更多的了解,也讓患者,甚至不同專科的醫師能夠對這一種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