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腹部脂肪猶如慢性發炎扳機 一旦扣上心血管疾病跟著來

腹部脂肪猶如慢性發炎扳機 一旦扣上心血管疾病跟著來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中年男女約有半數以上腰圍超標,肥胖問題將成為中風的高危險因子;日本NHK也曾報導,腹部內臟脂肪細胞累積過多,在放大鏡下觀察形狀會明顯改變,異常脂肪細胞會釋放出發炎物質,大幅增加血管壁發炎機會,膽固醇沈積增厚也會提高血栓風險,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危險也會大增。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血液中的膽固醇漸漸堆積在血管壁,造成血管壁急性發炎,雖然急性發炎症狀趨緩,但會慢慢演變成慢性發炎。當血管壁不斷重複的受損與修復,除了血管彈性越來越差,血液流通也會受影響,特別是腹部脂肪太多時,更加速了血管慢性發炎反應,不得不慎。


腹部脂肪如同血管慢性發炎扳機,正常脂肪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能看到接近圓形、也會有一定間距,當腹部脂肪太多,內臟周邊脂肪細胞形狀會有變化,圓形細胞變成不規則的膨起,就像麵包狀堆疊在一起,相互間幾乎沒有間距,這些異常脂肪細胞,會釋放出許多發炎物質,引發慢性發炎。


腹部異常脂肪細胞很容易釋放出發炎物質,會增加血液免疫細胞(巨噬細胞)數量,當巨噬細胞接觸到沈積血管壁膽固醇,會把膽固醇包裹在一起,讓血管壁變形、膨脹加劇,慢性發炎不斷持續,膽固醇堆積也就越來越多,血管壁不斷狹窄,慢性發炎所引發的微小傷口,也會引起血塊凝聚發生血栓堵塞。


要減少慢性發炎發生,減少腹部脂肪就顯重要。有些人就算看起來不肥胖,卻是內臟周邊充滿脂肪的「泡芙人」,同樣具有血栓阻塞高風險。特別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這群人原本身體就已經處於慢性發炎,一旦受到新冠病毒的入侵,全身免疫系統瞬間處於戰鬥狀態,容易誘發重症,在此疫情當下,減重對預防感染更顯重要了。


更多NOW健康報導
▸居家變美寶典! 台灣美顏針教父漢方抗齡美容新書上市
▸牙周病患感染新冠重症率將近9倍 牙齒鬆動恐為時已晚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臟就像身體的濾心,會將體內不好的物質排除,並把身體需要的物質回收到體內。當腎臟無法過濾體內有害物質,就需要血液透析治療來替代自身腎臟功能。台灣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人口密度高居全球之前幾名,大部份病患一旦有尿毒症狀,就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血液透析資訊系統 提高效率、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日前指揮官陳時中拋出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的構思,讓這個曾於2021年掀起安裝熱潮的APP,再次受到討論。同時很多網友抱怨現有的防疫政策「實聯制」很麻煩,效果不彰,甚至因近期本土疫情險峻,擴大匡列,導致更多人開始避掃實聯制,以免受到影響。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晚婚晚孕已成為常態,為了保有生育機會,近幾年國內興起凍卵風潮,不少女明星或企業成功人士紛紛開始到生殖中心凍卵;也有不少女性擔心疾病治療會影響卵子健康,於是在手術或化療前先保留優質卵子進行凍卵,為未來的生育計畫進行超前部署。 擔心化療影響生育 癌女凍卵保生機 一名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誠報導】運動表現最基本和最關鍵的要求之一是清晰的視力,不論哪項運動,視力健康就代表著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如何減少近視造成的困擾,早已是運動員的共同課題,而醫療科技進步也讓近視雷射越來越被大眾所信賴,同時幫助許多運動員在球場上大放異彩。 頂尖球員也做近視雷射 球隊經理當然也不例外 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