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膝軟骨再生臨床治療傳捷報 病患「膝」望成真

膝軟骨再生臨床治療傳捷報 病患「膝」望成真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再生醫學在臨床上的治療越來越多元。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於2019年12月獲衛生福利部核准執行,此計畫透過再生醫學技術,帶給病人新「膝」望。醫師杜元坤為全台第一個通過特管法核准執行自體細胞該項目的醫師,昨(25)日發表臨床治療執行滿週年的成果,宣布團隊自去年5月,完成收治30位病人,並已有多位患者在6個月內回復到正常生活。

杜元坤表示,膝關節的關節軟骨是透明軟骨,但目前無論自體或異體軟骨膜移植術,雖已經歷了三代技術的演化,目前修復的結果大多為長出纖維軟骨,無法達到「真正」修復透明軟骨的效果。

他強調,此創新技術相較於日本,患者可不必合併高位脛骨矯正手術即可完成軟骨再生,即使是高齡患者,也僅須採集少量的軟骨組織即可施作,不僅逆轉了患者的命運,也從此改變了過去只能置換人工關節的醫療現況,再次向世界宣示台灣醫療實力。

在專門針對膝蓋分析的指數上,KOOS score、IKDC score、Lysholm knee score等,也皆有統計上明顯的進步; 在追蹤評估的核磁共振中,植入後第六個月到第九個月,已看到軟骨再生的證據,其再生的軟骨可達到正常軟骨厚度的100%。

杜元坤說,截至目前已經收案30位病人,完成28位病人的軟骨層片植入,病人年紀在26到69歲,其中最久的病人已追蹤滿10個月。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其行走距離、上下樓梯、蹲坐站、生活品質等,都有顯著的提升。

杜元坤透露,今年2月「特管法」修法通過異體細胞治療,杜醫師目前正與國外團隊緊密合作,全力研發異體膝軟骨移植療法,開拓膝軟骨移植更寬廣的未來。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幼兒皮膚問題「洗」得掉? 濫用抗菌沐浴乳反害乾癢、紅疹冒不停!

一餐6千卻出包!衛生局3張照片 曝江振誠「RAW」衛生不合格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運動固然重要,但量力而為的運動選擇對於維持高齡者的健康更為關鍵!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劉文俊提醒,高齡者的肌力、骨骼強度都不如年輕人,因此在追求健康而運動的同時,也應視個人體能狀況循序漸進的調整,切莫為了運動反而造成身體不適!若是年事已高或健康狀況不佳的長輩來說,建議減少久坐的時間、增加起身活動...

閱讀詳情 »

隨著月亮杯的問世,也讓女性生理期的衛生用品又多了一個選擇,不少過來人分享若是正確使用月亮杯,就能「幾乎可以忘了它的存在」,也讓不少人趨之若鶩。然而,將異物放入陰道盛接經血,到底會不會增加感染風險?使用月亮杯又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項呢?長榮宥宥婦產科施俊宇醫師表示,月亮杯是使用醫療用矽膠所製成,若能正常...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病毒猶如令人棘手的野獸,這些在亞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的病原體是人體健康的最大隱患。其中的一部分病毒的危險係數會更高,它們可以在人的身體內「沉睡」,無限期地藏匿於人體免疫系統,等待時機得以重新被激活。 科學家一...

閱讀詳情 »

年紀越大,越能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現在高齡化社會,活到70、80歲是很常見的事,但能不能健康終老反而成為更多人心中的期盼。既然老化是無法避免的,又該如何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呢?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劉文俊表示,想要健康老化,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幫助減緩肌肉與力量退化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