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退化不用換全膝! 新式微創手術走路不卡了

膝退化不用換全膝! 新式微創手術走路不卡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8歲的陳女士,因長期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併發疼痛,每半年都接受健保玻尿酸注射療程,原本療效頗佳,接續幾個療程下來,膝關節卻變得不聽使喚且內側疼痛加劇。其中以左膝的不適尤甚,但關節損壞表現尚未達到可以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標準,只好先以微創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無奈事與願違,患膝始終不良於行,跛行難耐,最後安南醫院骨科方彥博主任針對其左膝進行新型「活動式半膝微創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迅速良好,出院返家後第三天就自行騎機車出門活動,街坊鄰居都感到不可思議。

膝關節退化與老化有關 多從內髁開始破壞

方彥博主任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類關節疾病中極為常見的病症,其中以膝關節的退化佔大部份,和人類獨特雙足步行的演化與老化有關,大多以膝內側關節面(內髁)承重而逐漸磨損關節軟骨所致,罹病患者會因軟骨磨耗發炎而產生刺痛感和關節腫脹,進而逐漸造成起身困難與行走不便。

活動式半膝微創關節置換 臨床正面療效超過9

大部份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都是從內髁開始的,一旦關節破壞到遍及所有膝關節面且保守治療無效時,就需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方彥博主任說,當膝關節病變只集中在關節面的一側且十字韌帶仍健全時,此刻未達置換全膝人工關節的程度,可以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作法是僅將單髁關節損壞病變的部份移除,置換成人工關節。依臨床追蹤,約有超過90%的正向療效,且固定式墊片之半膝有健保給付。在術後隔天即可下床練走,約5天即可出院,2星期左右便可以像正常人一般行走,術後復原期也不像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那麼長。

【延伸閱讀】

這間日本藥廠深耕台灣 用創新製藥滿足患者需求

脖子腫是甲狀腺出問題? 術中導航降損傷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7例新冠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今(5)日新增1例本土病例、6例境外移入、無死亡個案。(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1例本土個案(案165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林詩恩/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國內疫苗第2劑覆蓋率已達36.07%,待覆蓋率達7成,有望下一波鬆綁,但目前國際疫情情勢仍嚴峻,是否開放邊境,則必須審慎考慮。 醫師沈政男臉書以上海迪士尼出現確診者足跡而擴大PCR篩檢為例,提醒台灣已經踏上國境解封之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關於COVID-19檢測抗體的部分,今天(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記者會中表示,最近接到許多民眾反應,分不清楚抗體的快篩與抗原的快篩,因此特別加強宣導。 ▲COVID-19檢測試劑怎麼分?(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說明,如果擔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一般的冠狀動脈疾病主要是因斑塊(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動脈狹窄或阻塞。比較常見的4個病因包括(1)內皮功能障礙(內膜受損)、(2)冠狀動脈痙攣(不適當的收縮)、(3)微血管功能障礙(微小分支的功能障礙)、(4)心肌橋(心肌覆蓋擠壓)。以上的情況仍然可以引起與阻塞性疾病相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