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囊癌風險解密 研究發現與12種金屬元素顯著相關

膽囊癌風險解密 研究發現與12種金屬元素顯著相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膽囊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台灣每年約有千人罹患膽囊癌,但國內幾乎沒有針對膽囊癌的相關研究。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李美璇,測量血清中常見的金屬,分別發現12種及6種金屬與膽囊癌及膽結石有關;少見針對膽囊癌的分析,也讓這篇研究剛出爐不久,就立刻刊登在研究肝臟疾病的重要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

 

除了年紀、女性、肥胖、基因等常見因素外,日常生活中所暴露到的金屬含量,也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自然環境本來就存在各式各樣的金屬,人體內也需要微量的金屬元素來維持身體機能,不過一旦暴露量太高,就會導致病變甚至罹癌。

 

李美璇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由美國提供259位膽囊癌病患血清,台灣則利用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法(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分析這些患者的血清,一共檢測血清中18種金屬含量,發現12種金屬與膽囊癌有顯著相關,分別是砷、鎘、鉻、釩、硫、銅、鐵、鎂、鉬、硒、硼、鋰;而與膽結石有顯著相關的金屬則是砷、鈣、鉬、磷、硼、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研究中,血液中的金屬濃度不見得與膽囊癌或膽結石有正相關;上述發現的6種金屬,濃度越高罹患膽結石的風險越低。而鎘,鉻,銅,鉬和釩的濃度提升,則會增加罹患膽囊癌1.80到7.28倍不等的風險。

 

過去受限於技術限制,只能測量1到2種不同金屬在血液中的濃度,這次研究是一次測量多種重金屬與微量金屬。總結來說,大部分的重金屬都是膽囊癌的危險因子,而多數微量金屬則與膽囊癌呈現負相關。

 

李美璇表示,膽囊癌症狀並不明顯,治療方式多半也只限於化療與手術,發現罹癌後存活時間通常不到半年;這項研究對膽囊癌的自然病程提供了相關的橫斷面證據,但還需要進行縱向研究來評估金屬暴露和膽囊疾病的時間性,並研究疾病病理。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本土劇女神曾莞婷除了演技好,私底下更是保養達人,已經36歲的她,皮膚不僅水嫩Q彈,身材更是玲瓏有致,完全就是少女啊!這到底怎麼辦到的呢?讓儂編帶你一起看看我們女神保持永遠18歲的秘密吧~   1.跟精緻澱粉類食物說NO! 像是麵包、白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造成死亡的照顧悲劇新聞報導,從106年的11件,倍增至107年22件,且家總將照顧失智者列為高風險群。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約有七成家屬在失智照顧歷程中曾有輕生的念頭,失智者家庭需要友善鄰里主動關照,協助使用所需服務,以減少悲劇之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家長看到孩子站立的時候,整個腳掌平貼在地上,沒有隆起呈現弓起形狀,不免出現擔憂「該不會是扁平足吧?」心想「這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擔心扁平足會影響孩子未來成長或運動能力。骨科醫師葉慶年表示,孩子尚未發展成熟,家長別太過擔心,建議先觀察一陣子,大部分孩子在年紀漸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表皮良性瘤,不必太擔心。整形外科醫師林治邦指出,臨床上,常見的像是表皮腫瘤以及皮下腫瘤,其中皮下腫瘤又以脂肪瘤和粉瘤最為主,通常皮膚外觀呈現正常或僅略微隆起,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醫師都能透過外觀和觸診後直接診斷,不需額外再做檢查。脂肪瘤與肥胖無關聯 多好發四肢軀幹脂肪瘤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