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膽結石一再發作 婦人腹部成拉鍊

膽結石一再發作 婦人腹部成拉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曾經膽管結石反覆發作的蕭女士,自嘲腹部開刀疤痕已成了拉鍊,不料相隔31年,3.5公分大的膽結石再找上門,讓她痛得冷汗直冒,蕭女士第一次開刀時,年僅20歲,石頭像成人大拇指,25歲二次開刀,到36歲三度就醫,醫師建議拿掉膽囊,杜絕結石再犯,以為從此可以跟結石說拜拜,想不到現在67歲,再經歷既熟悉又陌生的疼痛,還發燒不適,檢查竟是總膽管有一顆3.5公分的大結石。

而後經過醫師診治並透過內視鏡膽胰管治療術,順利除去心腹大患, 一般結石用內視鏡手術就可以解決,但太大的結石會有困難,蕭女士原本擔心又要手術,十分緊張,結果外科醫師更擔心沾黏問題,最後採取「內視鏡膽胰管治療術」(ERCP),以內視鏡切開總膽管開口,然後四次碎石,把大石變小石頭再一顆顆清乾淨。

內視鏡手術風險 低於開刀

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周偉強表示,內視鏡仍有風險,但跟開刀比較,相對低很多,一般來說,結石1公分以上就算是大的了,蕭女士的石頭養到3.5公分「真的很大」,也沒辦法用一般取石網抓出石頭,進一步以運用機械式碎石,讓大石頭裂成好幾顆小石,前後碎石四次,石頭終於拿乾淨。

膽結石可能跟體質 膽汁成份或流速有關

拿掉膽囊不表示膽管不再長石頭,或許是體質,也可能跟膽汁成份或流速有關,像一條河,流得快沒有沙,流得慢就會有沙子沈積養大成結石,醫療愈來愈方便,坊間內兒科診所超音波一掃瞄就會發現膽管問題,很快就能查出病因,因此已少見那麼大的石頭,然而,許多民眾會把膽石痛當成是胃在痛,只自行服用止痛藥而不就醫,呼籲民眾若身體不適且有膽結石紀錄,務必固定時間回診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維護消費者食用禽畜產品安全衛生,衛服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批發市場、洗選蛋場、各大賣場及超市等場所,抽驗出118件禽畜產品(豬肉15件、貢丸原料肉20件、雞蛋42件、鴨蛋16件、牛乳20件及羊乳5件)檢測動物用藥殘留,其中3件蛋品檢驗結果不符規定。 驗出乃卡巴精 高...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暑期旅遊旺季已到,旅遊人數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病媒傳播隱憂,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醫療衛生單位,也都呼籲各國重視旅遊醫學的相關議題,旅遊醫學是一門經由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與疾病預防(disease prevention)來確保國際間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曾啟瑞主任表示,女性卵巢功能指標─「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濃度隨年齡逐步下降,據1700名門診案例發現, AMH在25歲就開始走下坡,10年來更發現10~20%的30歲女性已經卵巢衰退,AMH小於2ng/ml、卵子庫存量不足,猶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依據中央氣象局未來一週天氣預報顯示,各地大多屬於高溫炎熱的天氣,最高的氣溫約在30至37度間,東南部地區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因此有讓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的機會。  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如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