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臉長白斑別輕忽 延誤就醫恐腦損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臉長白斑別輕忽 延誤就醫恐腦損傷

陳小姐的兒子從小就有癲癇問題,持續惡化,影響智力發展,就醫檢查為頑固型癲癇,進一步檢驗,才確診為結節硬化症。,而陳小姐則是臉上有白斑,但因症狀輕微遲遲未被確診,10幾年前還曾因腎臟出現結節大出血而切除腎臟。隨後陳小姐做了基因篩檢,才發現自己和兒子都同樣患有結節硬化症。

9成5患者皮膚都會出現血管纖維瘤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內科醫師蔡政道表示,結節硬化症是基因變異導致的疾病,患者體內類似控制細胞生長的煞車相關基因出了問題,以致身上多處器官出現結節般的小腫瘤。

蔡政道醫師指出,結節硬化症病童,青春期時臉部皮膚顏色偏紅、長出白色斑點,因此病童又被稱為「小瓢蟲」。頑固性癲癇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智能受損、學習障礙。9成5患者皮膚都會出現血管纖維瘤、白斑、像青春痘或疤痕一樣的印記,以及鯊魚厚皮的粗糙皮膚,有些則是指甲邊長肉芽,就連腦部、肺臟、腎臟、心臟等器官也可能長出結節。

早期確診治療 降低癲癇發生率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沛隆表示,以國外研究盛行率估計,台灣「瓢蟲家族」成員應超過2000名。門診病友近1/2能生活自理,關鍵在於早期確診、早期治療,現在已有很好藥物,可以精準地阻斷特定細胞內部的傳遞路徑,進而改善全身症狀,減緩惡化速度,降低癲癇發生頻率,避免損及智力發展。

另外,約有3/4患者因為臨床表現不明顯或住得偏遠,遲遲無法確診,甚至遭受不必要的治療。陳沛隆醫師表示,在結節硬化症協會的持續努力以及眾多醫師的支持下,目前北中南等區均設有整合性門診,提供「瓢蟲家族」更便捷且完整的就醫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聲音沙啞竟是肺癌?70歲的葉先生某日起床後突然發現失去聲音,緊急就醫後,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內視鏡檢查出聲帶麻痺並觸診頸部有腫塊。轉介胸腔內科檢查,經淋巴結切片確診為肺腺癌,因為肺部腫瘤壓迫喉返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慢性聲音沙啞可能是聲帶麻痺 須考量肺部、喉部、腦部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60多歲女性,因跌倒致右肩肱骨頸粉碎性骨折,紅腫疼痛無法活動,經骨科醫師評估不用手術,病人遂至本院中醫科求診,歷經一個多月針灸與中藥治療,疼痛改善,左肩亦逐漸可做少許活動,但仍有痛感,再配合復健治療,至3、4個月,骨折不但完全癒合且幾乎不痛,活動範圍完全恢復。...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元宵節來臨,東方人習慣吃湯圓應景,祈求新的一年圓滿順遂。但湯圓屬糯米製品,不僅小孩、老人食用時注意不可囫圇吞棗,少部份民眾在食用時也要多注意熱量超標。 包餡湯圓4顆 熱量等於1碗白飯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提醒,湯圓為糯米製成,熱量高。市面上多種口味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34歲的莊女士產檢發現妊娠性糖尿病,一開始莊女士很擔心血糖太高會影響寶寶,所以不敢吃東西,但經醫院擬定照護計畫介入後,了解正確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密集監測血糖,就能平安順利度過孕期。隨著返診追蹤報告數值進步,信心度增加,對食物份量掌握更精準,能放心吃東西,血糖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