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行亂停藥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自行亂停藥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害怕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患者急性發作送院插管

有位26歲的小陳(化名)為氣喘患者,由於都沒有出現任何氣喘發作症狀,因此自認已痊癒得差不多;加上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增重、月亮臉等副作用,便自行拉長用藥時間,最後甚至完全停藥。結果竟在上個月因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經家人送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須接受插管治療,後續以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合併治療,病情才漸趨穩定,順利拔管出院,這次經驗也讓小陳不敢再隨意停藥。

破解類固醇迷思  醫: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柯信國醫師說明,氣喘為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依據實證醫學,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然而,在臨床診療經驗中,無論是80歲阿嬤或是18歲少女氣喘患者,都會對類固醇長期使用存在迷思,擔心一旦開始使用,便會身材走樣,或造成骨質疏鬆、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表示,氣喘治療使用的類固醇,分為「吸入性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前者劑量低,主要作用於肺部,全身性副作用也較輕微,適合氣喘患者日常規律使用,並可有效控制病情;而口服類固醇因單次劑量較高,療效明顯,如果長期使用,通常用於治療嚴重氣喘患者,而且因作用於全身,副作用也相對明顯。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固醇用藥,只要患者配合治療,症狀控制良好,均會採取階梯式治療法,逐步降低至有效控制氣喘的藥物劑量。

害怕類固醇自行停藥  小心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臨床上,有許多氣喘患者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問題,一旦症狀開始好轉,便擅自減少用藥次數,甚至停藥;表面上雖沒有症狀,並不表示呼吸道發炎現象已痊癒。若未經醫師評估而自行隨意停止用藥,恐會造成病情起伏不定,甚至惡化為嚴重型氣喘,反而得不償失。

飲食清淡培養運動習慣  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飲食應清淡為宜,生活作息應正常並避免過敏原刺激,就能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此外,氣喘患者也應培養日常運動習慣,增加肺活量,並定期一年一次至醫療院所,透過尖峰吐氣流量等做肺功能檢查,更加了解己身健康狀況,在每次回診時,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遵循醫囑、規律用藥,相信便能有效控制病情,與氣喘和平共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6.1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8日為止,已經有51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月15日新北市冷區金山突然出現6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係家庭群聚所致,市長侯友宜宣布16日上午即派出金山機動快篩隊到當地進行普篩,希望能夠盡快將潛伏在鄉間的感染者找出,杜絕感染源,而這支臨危受命,在不到半天時間即整裝出發的機動快篩隊就來自「亞東醫院快篩快打部隊」。亞東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露,第2批莫德納疫苗即將來台,今(18)日上午副指揮官陳宗彥證實,下午16時將會有24萬劑運抵台灣,效期至今年12月15日;另外,陳宗彥提出,總統蔡英文不排除與郭台銘見面。 陳宗彥表示,今日下午確實會有24萬劑莫德納疫到台灣,按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有好多人不太清楚CT值是什麼?為什麼CT值越高傳染力沒有更高?為何在國內檢測是陰性出國後竟變成陽性個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吳俊忠院長指出,CT值是用病毒核酸檢測(PCR)儀器量測病人病毒含量,當PCR的結果Ct值越高時,代表檢體所含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