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行亂停藥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自行亂停藥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害怕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患者急性發作送院插管

有位26歲的小陳(化名)為氣喘患者,由於都沒有出現任何氣喘發作症狀,因此自認已痊癒得差不多;加上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增重、月亮臉等副作用,便自行拉長用藥時間,最後甚至完全停藥。結果竟在上個月因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經家人送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須接受插管治療,後續以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合併治療,病情才漸趨穩定,順利拔管出院,這次經驗也讓小陳不敢再隨意停藥。

破解類固醇迷思  醫: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柯信國醫師說明,氣喘為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依據實證醫學,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然而,在臨床診療經驗中,無論是80歲阿嬤或是18歲少女氣喘患者,都會對類固醇長期使用存在迷思,擔心一旦開始使用,便會身材走樣,或造成骨質疏鬆、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表示,氣喘治療使用的類固醇,分為「吸入性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前者劑量低,主要作用於肺部,全身性副作用也較輕微,適合氣喘患者日常規律使用,並可有效控制病情;而口服類固醇因單次劑量較高,療效明顯,如果長期使用,通常用於治療嚴重氣喘患者,而且因作用於全身,副作用也相對明顯。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固醇用藥,只要患者配合治療,症狀控制良好,均會採取階梯式治療法,逐步降低至有效控制氣喘的藥物劑量。

害怕類固醇自行停藥  小心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臨床上,有許多氣喘患者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問題,一旦症狀開始好轉,便擅自減少用藥次數,甚至停藥;表面上雖沒有症狀,並不表示呼吸道發炎現象已痊癒。若未經醫師評估而自行隨意停止用藥,恐會造成病情起伏不定,甚至惡化為嚴重型氣喘,反而得不償失。

飲食清淡培養運動習慣  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飲食應清淡為宜,生活作息應正常並避免過敏原刺激,就能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此外,氣喘患者也應培養日常運動習慣,增加肺活量,並定期一年一次至醫療院所,透過尖峰吐氣流量等做肺功能檢查,更加了解己身健康狀況,在每次回診時,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遵循醫囑、規律用藥,相信便能有效控制病情,與氣喘和平共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07年10月1日起將作為橋接心臟移植之特材「長效型心室輔助系統」(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納入健保給付後,根據個案登錄系統並追蹤病患植入後之情況,證實該項特材在納入給付後,不論病人的存活狀況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都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在全世界更有1億人口飽受ED困擾,然而,近年患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台灣男性醫學會常務理事蔡維恭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甚至會出現25、26歲患者來求診,目前全球統計結果顯示,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多歲陳先生照鏡子時發現頸部有明顯腫塊,且近月來經常喉嚨痛,赴醫檢查發現扁桃腺潰瘍,安排切片後確診為HPV感染造成扁桃腺鱗狀上皮癌,經採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後順利痊癒,但陳先生詫異本身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卻仍罹患口咽癌?染HPV病毒 也是口咽癌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冬天會透過進補、吃火鍋、薑母鴨等高熱量食物來「抗寒」,不過一些錯誤的飲食觀念不但會讓自身腰圍變得不受控制,還會讓健康亮起紅燈。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醫師以下就針對一般民眾常有的「冬季四大飲食迷思」來一一加以說明。天冷食慾增 過量易發胖許秉毅副院長表示,許多人認為冬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