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體免疫病患 慎防病菌入侵!

自體免疫病患 慎防病菌入侵!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功能失調,會莫名攻擊自身器官組織,而提到免疫功能,首先令人聯想到對抗外來病毒、細菌的能力,那麼這群免疫功能失調的自體免疫病患,是否更容易遭受外來病菌感染?

做好防疫 免除生活中病菌威脅!

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信華表示,疾病本身及治療用藥都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容易感染,例如肺結核、帶狀疱疹;有時會發生一般免疫正常的人很少見的感染症,例如某些黴菌。然而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病症多變,包括會影響全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是侵犯特定器官組織的多發性硬化症、重症肌無力;或傾向慢性發炎的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多樣化的疾病型態,評估感染風險也各有不同。

陳信華建議,病友只要配合治療,穩定病情,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衛生、出入密閉多人潮場合時戴口罩、勤洗手,這些民眾耳熟的防疫措施,也正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預防外來病菌感染的自保之道。

另外,有些共病也會增加感染機率,例如糖尿病,建議每隔1、2年定期檢測血糖,觀察是否有愈來愈高的趨勢。

病菌感染 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誘發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也可能自體免疫疾病的誘發因素!根據臺中榮總利用全國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乾燥症患者在發病前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某些病毒、細菌,可能使特殊體質者誘發自體免疫疾病;但它也可能是一種警訊,因為有自體免疫問題,本身抵抗某些細菌或病毒能力較差,所以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甚至在被診斷出自體免疫疾病前先出現一般人不易罹患的伺機性感染。」陳信華表示,臨床上也不乏病人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療,發現是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才檢查出自體免疫疾病的案例,所以若是發生少見的感染症或反覆感染,且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提高警覺,必要時可諮詢風濕科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自體免疫病患能否靠疫苗防疫?

而談到感染,不能不提延燒全球近一年的新冠病毒,以及被視為救星的疫苗。但即使疫苗問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能不能打呢?陳信華有位病人也是醫護人員,原本建議打生物製劑治療,但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內打疫苗無法產生抗體,病人不免擔心,醫護人員必然是第一批要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的特殊對象,該怎麼辦?

陳信華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疫苗接種計畫,除了考慮疫苗類型,例如流感建議施打,但帶狀疱疹減毒活性疫苗則須謹慎;同時要依個人風險、疾病穩定度及使用的藥物等因素通盤考量。至於新冠疫苗,因目前大部分臨床試驗將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排除在臨床試驗對象之外,因此目前沒有相關數據可參考。基本上,如果沒有要前往疫區工作,在台灣感染風險低,病友倒不必太擔心。

中榮舉辦免疫風濕病友會 盼提供病友更多醫學資訊

關於「免疫與感染」還有更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12月19日(六)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科將協同台灣免疫風濕疾病關懷協會,於臺中榮總研究大樓一樓舉辦「2020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多位專科醫師將以生活化的互動方式,讓民眾更了解免疫與感染的距離,陳信華醫師也將分享團隊多年的研究成果,精采可期。

有興趣的民眾可洽報名專線:(04)2359-2525轉3354。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4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40歲以上民眾每10人中有3.5人有代謝症候群,增加罹患糖尿病、腦中風等慢性疾病風險。民眾多半認為,代謝症候群只要飲食控制,就能避免罹病風險,其實根據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也與憂鬱症正相關。主因憂鬱症患者飲食上,多為高脂肪、高糖飲食,加上少運動。憂鬱症成代謝症候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70歲洪伯伯曾因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造成顱內低壓,以致輕微撞擊便易導致顱內出血;另63歲賴先生則因劇烈頭痛,合併耳鳴與頸部僵硬就診,發現為自發性腦脊髓液滲漏,兩人均確診為「顱內低壓症候群」,所幸經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後,症狀皆立即獲得改善,不再為顱內低壓所苦。癲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8歲的C先生長年都有很多紅色、褐色及白色斑塊在軀幹處,起先這些皮疹並無症狀,直到有一處紅色斑塊越來越厚,甚至凸出來形成腫瘤狀、碰到容易流血。C先生才到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找主治醫師鄭百珊治療。皮膚如雨滴打在土上 竟是皮膚癌症經鄭醫師切片診斷,紅色腫瘤為一皮膚鱗狀細胞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結核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且男性高於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又比年輕人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感染科醫師邊建榮指出,結核病常見症狀包括咳嗽、胸痛、倦怠、食慾不振、發燒以及咳血等,且可能發生於人體任何器官或組織,但只要遵守抗結核藥物使用方式,好好治療,幾乎能百分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