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與環境互利共生! 「防疫一體」護健康

與環境互利共生! 「防疫一體」護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日前與衛生福利部共同舉辦「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暨蚊媒病防疫成果發表會」。此次發表會報告主題包含積極拓展東南亞防疫合作,以落實政府新南向政策、堅守抗藥性研究監測,建構人類與環境「防疫一體」,以及建置疫苗生產平台,提升國家疫苗自製能量。

拓展東南亞防疫合作 落實政府新南向政策

感疫所李敏西研究員分享成功建立「亞太腸病毒偵測網絡」之合作心得。因應目前國內疫苗廠已完成腸病毒A71型(EV-A71)疫苗的第2期臨床試驗,未來關鍵且艱鉅的第3期臨床保護力試驗,必須招募數千名健康嬰幼兒,通過後才能取得正式上市許可,然而台灣已成為少子化的國家,未來若能與新生兒人數多且腸病毒71型高度流行的東南亞國家合作,可加速評估疫苗的臨床保護效果,加緊疫苗開發腳步,並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

堅守抗藥性研究監測 以達人類與環境「防疫一體」

近年來,多重抗藥性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增加,導致多粘菌素(colistin)的復甦,使其成為最後的治療選擇。感疫所郭書辰醫師說,過去醫院內為了因應超級細菌問題,每年藥費高達六十億元,但經過我國醫界與衛生單位遵循國際準則,以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及國人配合攜手對抗超級細菌,仍可有效降低抗藥性問題。

近年來加護病房感染率皆顯著降低,而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個例子是疾管署推動「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成功降低加護病房血流感染;此外,黴菌抗藥性的監測成果,則可做為推動減少農業殺真菌劑使用政策的重要參考資料,達成人類與環境「防疫一體」的目標。

建構疫苗生產平台 提升國家疫苗自製能量

國衛院表示,感疫所生物製劑廠已通過上市藥製造PIC/S GMP查核的有卡介苗及抗蛇毒血清等2類產品,並已開發數種疫苗進入台灣臨床試驗,且已開發H5N1、H1N1及H7N9新型流感,未來若遇緊急疫情可立即啟動。

此外,針對國人最擔心的嚴重腸病毒71型感染,感疫所周彥宏副研究員研究團隊經過3年研發,搶先全球利用黏膜性載體攜帶驅動腸病毒顆粒基因構成的「廣效型腸病毒疫苗」,現已完成動物實驗,未來通過臨床試驗後,此疫苗可經鼻吸入,針對嬰幼兒與老年人進行預防性保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70歲張女士因視力逐漸模糊,在女兒的陪同下就醫,檢查後確認是白內障造成,需要手術治療。但白內障手術後要置入人工水晶體,面對列了10幾種人工水晶體的「種類選擇單」,讓她們十分苦惱,不知道該選哪種才好?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表示,選擇時可配合「人工水晶體分類樹形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君君(化名),多年前曾因子宮肌瘤開過三次刀,且均透過傳統手術進行,每次術後都需花費一個月的時間修復,再加上第二次術後有嚴重沾黏,讓君君時常發生腹痛問題,在反覆動刀加上沾黏併發症之下,君君感到身心俱疲。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肝癌是國人第2大癌症死因,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報告指出,108年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醫師表示,肝癌的形成超過5成與B型肝炎有關,因此防治肝癌應先搶救B肝。B肝病友的肝臟處於長期反覆發炎狀態,若能持續性藥物治療以抑制體內病毒量,有助穩定病況,避免快速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7.4%。且根據最新癌登報告顯示,當年度不到50歲就新確診乳癌人數竟突破5千人,其中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多人。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