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歲以下乳癌年增破1千2百名 年輕型惡性高更易轉移

40歲以下乳癌年增破1千2百名 年輕型惡性高更易轉移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WHO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乳癌已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但因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7.4%。且根據最新癌登報告顯示,當年度不到50歲就新確診乳癌人數竟突破5千人,其中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多人。年輕病友往往正在逐夢、成家、生育的道路上,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長曾令民醫師希望病友不要氣餒,現今治療選擇多,爭取更多時間就有更多機會。

年輕乳癌復發轉移預後差 各亞型治療、復發風險不同

曾令民醫師表示,台灣乳癌年輕化是趨勢,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其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乳癌區分為不同亞型與期別,各亞型的治療選擇與復發轉移風險各異。面對乳癌二次侵襲或轉移,審慎了解自己的腫瘤型態與治療選擇、定期追蹤,同時維持自身健康狀況相當重要。

新型口服標靶大躍進 延緩化療、提升生活品質

曾令民醫師強調,近兩年在乳癌的各亞型治療上都有很顯著進步。當年輕患者不幸面臨乳癌復發或轉移時,一定要掌握抗癌「3招」,才能更有機會與「癌」和平共存。

第一招,「勇敢面對」:一經確診乳癌復發或轉移,雖然難免感到恐懼、挫折,但是現在已有完善的醫療團隊,病友們若能迅速整頓自己心態,才能勇敢地迎接長期的抗癌作戰。

第二招,「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乳癌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皆可依據不同亞型打造個人化方針。以口服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為例,最新研究數據指出,半數以上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之晚期復發或轉移性停經前病患皆有望存活長達近五年,與傳統治療相比更延長近1年。更有助於延緩化療時間超過4年、延緩疾病惡化時間長達近3年,幫助繼續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緩解經濟壓力、完成生命中更多重要的事。

第三招,「尋求支持」:現今乳癌個案管理師配置與社團發展相當成熟,若能有一同作戰的夥伴,要與癌和平共存,並非難事。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分享,花漾社團專為年輕乳癌病友創立,多數正值人生精華時刻,規劃著結婚生子、求學工作與理想實踐,一旦遭遇乳癌復發或轉移,從原本「一期乳癌」跳級成「四期生」,所有規劃被迫暫停。尤其過去臨床治療選擇有限,治療伴隨的副作用常讓人苦不堪言,深刻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往往陷入更加絕望的深淵。

郭書瑤首支乳癌關懷影片【閃耀花漾人生,我作主】

曾令民醫師感性分享診間經驗,許多原本穩定控制的年輕病患突遇復發或轉移,也讓我們常感意外。在告知檢查結果時,醫護人員也會感到相當心疼與沉重壓力。但是,受惠乳癌各亞型治療選擇的多元與進步,年輕病友們千萬不要輕言放棄,爭取更多時間就有更多機會,讓醫療團隊陪你一起努力。

更邀請到郭書瑤首次擔任年輕乳癌衛教大使,攜手年輕病友米娜、凱西與貝拉拍攝今年秋天最溫暖、勵志的乳癌關懷衛教影片【閃耀花漾人生,我作主】。

【延伸閱讀】

突然中風、昏迷倒地 「糖尿病」無症狀成隱形殺手

大姨媽來之前狂冒痘「很正常」 別再怪罪內分泌失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取自奇異果樹的奇檬子萃取物,經過研究證實,具有抑制菌種、孕育生髮以及養護頭皮的效果,能夠增加毛囊生長、長出新髮,有機會讓稀疏的頭髮再變濃密。這套生髮產品還得配合專門的手技,只要按部就班照著執行,就能增加激活毛囊的再生機會,讓久違的頭髮重新回到頭頂。要預防掉髮首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白內障引起的視力問題一向是眼科門診的大宗。時下最夯的「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只要眼睛結構沒有受過重大傷害,且白內障沒有過熟,只需要點麻醉藥水就可以施行。手術傷口非常小,大多不必縫線。手術時間基本上約莫半個鐘頭。 術後第二天可正常用眼 眼科林靖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有家族病史的52歲王先生,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雖在第一時間就開始用藥治療,但因工作忙碌、應酬多又三餐作息都不正常,回診時才發現還剩很多口服藥沒吃。醫師給的胰島素不是忘了打就是多打一針,常有低血糖症狀總是餓到發慌、曾狂吃九碗稀飯不知飽;還曾渴到狂飲十幾杯果汁、血糖暴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大掃除忙進忙出、爬上爬下,一名40多歲的男子幫忙家裡大掃除,搬完重物腰突然挺不直,以為是閃到腰休息幾天就好,痛了好幾天才就醫,就醫檢查竟為急性椎間盤突出,經口服藥物及搭配復健治療,已改善許多。 長時間的重複姿勢 肌肉負荷過重 開業醫院物理治療師王思翰建議,在春節前大掃除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