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蔡頭第1次健康檢查就肝癌 這4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蔡頭第1次健康檢查就肝癌 這4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71歲資深藝人蔡頭因罹患肝癌而入院治療,接受媒體記者電訪時表示,「從來不曾健康檢查,第1次檢查就肝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醒,肝病3部曲為肝炎、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透過抽血、腹部超音波,瞭解肝臟健康。


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報告顯示,當年共有7881人死於肝癌,其中7成與B型肝炎有關,也就是國內每年仍有5000多人罹患B肝後,不幸死於肝硬化、肝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感染肝炎病毒之後,有些人變成慢性肝炎,再變為肝硬化,最後則惡化成肝癌。在台灣,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為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另外,部分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發引發肝癌,醫學研究也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至於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也會提高致癌的危險。


如何保肝、顧健康?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透過血液檢查,瞭解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Ab),以及肝功能(GOT、GPT)等數值,另搭配腹部超音波,有效診斷有無脂肪肝,以及肝臟形狀是否異常。


蔡頭第1次健康檢查就肝癌 這4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肝癌高危險群這4類人更需注意。(資料來源/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圖/NOW健康製作)


在飲食方面,應該避免酗酒、抽菸、不吃發霉的玉米、花生等,以避免吃下致癌物黃麴毒素;再者,避免肥胖,控制體重,適度運動預防脂肪肝,降低肝硬化與肝癌發生風險。如果檢查發現為肝炎帶原,目前政府提供每3至6個月肝功能抽血、腹部超音波等追蹤檢查,至少半年要受檢1次,並在醫師評估下,接受藥物治療。


在治療方面,只要發現得早,肝癌是可以治療的,效果不錯,常見治療為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局部酒精注射、局部醋酸注射、微波凝固、冷凍療法、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以及支持性治療等。


根據臨床觀察,以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等3種治療最為普遍,健保均提供給付,肝癌患者應該積極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上班族退休年齡再延長 白內障危機恐影響你的職場表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社會上有越來越多「偽單親媽媽」出現,平時老公可能在外地工作,久久才回家一次;或是長期在加班,這段時間只有媽媽獨力拉拔孩子,便成了所謂的「假性單親」。這些媽媽長久下來承受的壓力無人可知,甚至日前還有工程師太太因此弒子後自殺;醫師表示,學習紓壓,勿將全部時間被孩子綁死,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抽菸百害而無一利!但是有許多老菸槍在戒菸時,往往會有尼古丁戒斷症候群,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以致經常會功虧一簣。其實,中醫也可藉由耳穴針灸來戒菸,由於可以減緩尼古丁戒斷症候群,目前還滿流行。 戒菸常會出現尼古丁戒斷症候群 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表示,戒菸者出現尼古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6歲老翁,植入心跳節律器長達12年,但近來因電極心臟的導線損壞,導致出現心跳過慢現象,引起頭暈、呼吸喘以及肺積水等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指出,透過準分子雷射心臟電極導線移除器輔助,已成功將被導線沾黏的心臟和血管組織燒灼分離,患者術後恢復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男子出國潛水割傷腳踝,返國就醫時,傷口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險些截肢。若拖延會變成筋膜炎,再嚴重是骨髓炎或關節炎。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瑞興主任提醒,國外旅遊應注意身體情況,也要預想就醫管道,避免危險。 返台後立即就醫 31歲劉先生到泰國潛水,右腳踝意外被礁石割傷,抵達澳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