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蜂膠保養品緩解肌膚乾燥? 皮膚科醫師分享換季保養祕訣

蜂膠保養品緩解肌膚乾燥? 皮膚科醫師分享換季保養祕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天氣換季時皮膚乾癢不舒服,一不小心抓著就破皮流血了,換季保養該注意什麼?皮膚科醫師盧靜怡醫師表示,換季時皮膚容易因環境溫度變化,讓肌膚變得敏感異常,皮膚若有乾刺現象,不宜高溫或過度清潔,保養品則建議選用植物性的保濕因子,對於局部的乾燥肌膚加強保濕。至於近來崛起的蜂膠保養品,她提醒,蜂膠雖有修復作用,對蜂膠過敏者應先少量測試無反應後才使用。

換季溫度冷熱不定 皮膚乾裂脫屑紅疹

許多人天氣換季時皮膚開始不舒服,盧靜怡醫師解釋,秋天天氣轉涼以後,陽光日漸逐漸減少,溫度忽上忽下,皮膚可能適應不良,身體免疫機制發生敏感問題。有些人常見脂漏性皮膚炎,容易在眉毛、頭髮、鼻翼誘發敏感狀況;或乾燥性皮膚炎,容易在臉部顴骨,脖子、腋下、腰際等皺褶區,或是乾燥處手臂外側、小腿前側有乾繃脫屑、紅疹情況。

換季肌膚易乾燥 日常清潔次數要減少

盧靜怡醫師表示,日常生活的換季保養,可以留意皮膚乾刺感,特別是洗完澡後,可以先將清潔次數稍微減少,因爲清潔劑、肥皂、沐浴乳都可能洗去皮膚油脂,容易乾燥。特別是四肢乾繃、沒有油脂的肌膚,換季保養上建議挑選貼近類似皮膚的成分,例如神經醯胺、 角鯊烯、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有助於修復皮脂膜,讓油脂修復可以達到鎖水層,穩定肌膚,讓水分不流失。

敏感性肌膚保養有妙法 優先選用植物固醇 

至於敏感肌膚要注意什麼?盧靜怡醫師指出,近年來從穀物、植物中萃取的植物固醇,其結構式和類固醇類似,卻沒有類固醇擦久有皮膚變薄、血管擴張等副作用,相對溫和舒緩,舒緩不適。

不過上述天然成分,保濕無法持久,因此許多四肢肌膚乾燥患者,有時更喜歡選用蠟質的保養品,例如蜂蠟。她提到,蜂蜜在醫學上,有些修復功用,蠟質則是防水膜,保水效果持久,但配方上可與其它成分比例調配,才能發揮保濕功效。

植物舒緩效果佳 認明國際合格標誌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有大量的蜂膠的護膚品紛紛問世,開發新品值得使用嗎?台灣黃中洋博士帶領的綠蜂膠研發團隊,以珍貴蜂膠為基底,加入瓊崖海棠果油、超濃縮葵花籽修護因子、甜沒藥醇、薄荷醇、大西洋雪松精油、埃及天竺葵精油等植物性保濕因子,開發出全效型修護霜,用起來不但舒適亦可滋養肌膚。

黃中洋博士提到,以蜂膠作為化妝品原料塗敷於肌膚,需取得國際公認用於識別化妝品成分的INCI登錄號,所以在選購蜂膠保養品時,可先了解產品是否使用有登錄INCI系統的合格蜂膠,以確保蜂膠成分的來源符合衛生、安全及品質的要求。

蜂膠禁忌對象有三類  過敏反應簡單測試

針對蜂膠保養品,盧靜怡醫師提醒,對蜂膠過敏者應避免使用,「蜂膠一開始應用在痘痘肌,特別是乾繃抓傷的肌膚,阻止後續傷害。」不過醫師提醒,任何保養品都必須依照個人肌膚挑選,如果肌膚有惡化傾向,應儘速求診就醫。

盧靜怡醫師分享,想要了解適不適合自己肌膚,下次購買保養品時,不妨可選用一小塊肌膚,連續擦三天,確定沒有刺痛、紅癢、小水泡等過敏反應即可使用,若傷口正在發炎感染則不適合使用,提醒換季時,更應對局部乾燥肌膚做加強保濕,不宜過高溫度清潔,修復乾裂肌膚,度過換季大關卡。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黴漿菌感染會藉由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接觸傳染,多發生於學齡前孩童,尤其在團體中感染機率更高,初期症狀會出現高燒、乾咳,部分病患則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因與腸胃發炎症狀相似,因此早期診斷上較難確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主任廖裕民指出,雖免疫力較好的病患會自然痊癒,但大部分病...

閱讀詳情 »

  一名婦女被告知罹患了五十肩,驚訝的說:「我以為只有五十歲的人才會有這種症狀!」其實五十肩不是五十歲的專利,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說明,五十肩是指肩關節發生沾黏,導致整個肩膀活動的角度受限、疼痛產生,好發的年齡層雖然多在五十歲左右,但並非只有中年才有,其中又以女性族群高於男性,多見於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位90歲阿嬤,8年前置放腹主動脈支架,最近因噁心、嘔吐、頭暈而求診。經電腦斷層發現,該病患的支架嚴重阻塞,且發現超大血管瘤,已造成左腹及大腿疼痛下肢缺血。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南玉芸以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成功打通動脈血管,及加長支架預防血管瘤破裂。她呼籲,有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5歲的劉姓病患,日前於工作中突然發生呆滯、軟弱無力等疑似中風的症狀,經同事協助送至區域醫院,進行各項抽血檢查診治後,卻都無異常發現。由於劉先生事後仍持續發燒,到半夜甚至出現抓狂、抽搐、咬舌等疑似癲癇症狀,醫師使用鎮定劑後,還陷入昏睡三天三夜,昏迷指數只剩3。以為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