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重要門戶,長輩主動脈瓣膜若失去功能、狹窄,很容易出現狹心症,患者可能胸悶、胸痛,也很容易喘,症狀和心肌梗塞很類似。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表示,當出現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血流打不出去,患者可能短時間致命,有時危險性更甚於心肌梗塞。
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血壓不一定高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黃啟宏醫師分析,一般人多半認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但主動脈瓣膜狹窄並非如此,由於心臟血流打不出去,多數患者血壓不高,並不會意識其嚴重性,出現症狀時,有時也會與冠心症、心肌梗塞等疾病混淆,等到中風、猝死,往往為時已晚。
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就醫時,心臟會有明顯雜音,醫師多聽得出來。如果血管狹窄程度小於1平方公分,便一定要動手術,將主動脈撐開,並恢復瓣膜功能。
TAVI手術 侵襲性較低、復原較快
傳統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就得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黃啟宏醫師指出,年長患者、高風險患者由於體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不一定可以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針對80歲以上年長患者,可考慮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進行治療。
黃啟宏醫師表示,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時,由於導管管徑較小、較柔軟,對血管、周邊組織較不會產生傷害。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進入,植入人工瓣膜,傷口只有約一公分,手術侵襲性比傳統開心手術低。國外患者住院三天即可出院,但在台灣,多住院五到七天,與傳統開心手術相比,復原也比較快。
需經醫師專業評估 擬定適合治療策略
黃啟宏醫師也提醒,「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率雖然高,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中產生心臟突然不跳、中風等風險。治療時,需要專業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執行,治療才會精準。另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種手術,必須經醫師專業評估,以擬訂適合治療策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