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壓不高 但這種病比心肌梗塞危險….

血壓不高 但這種病比心肌梗塞危險 hellip;.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重要門戶,長輩主動脈瓣膜若失去功能、狹窄,很容易出現狹心症,患者可能胸悶、胸痛,也很容易喘,症狀和心肌梗塞很類似。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表示,當出現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血流打不出去,患者可能短時間致命,有時危險性更甚於心肌梗塞。

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血壓不一定高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黃啟宏醫師分析,一般人多半認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但主動脈瓣膜狹窄並非如此,由於心臟血流打不出去,多數患者血壓不高,並不會意識其嚴重性,出現症狀時,有時也會與冠心症、心肌梗塞等疾病混淆,等到中風、猝死,往往為時已晚。

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就醫時,心臟會有明顯雜音,醫師多聽得出來。如果血管狹窄程度小於1平方公分,便一定要動手術,將主動脈撐開,並恢復瓣膜功能。

TAVI手術 侵襲性較低、復原較快

傳統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就得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黃啟宏醫師指出,年長患者、高風險患者由於體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不一定可以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針對80歲以上年長患者,可考慮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進行治療。

黃啟宏醫師表示,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時,由於導管管徑較小、較柔軟,對血管、周邊組織較不會產生傷害。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進入,植入人工瓣膜,傷口只有約一公分,手術侵襲性比傳統開心手術低。國外患者住院三天即可出院,但在台灣,多住院五到七天,與傳統開心手術相比,復原也比較快。

需經醫師專業評估 擬定適合治療策略

黃啟宏醫師也提醒,「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率雖然高,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中產生心臟突然不跳、中風等風險。治療時,需要專業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執行,治療才會精準。另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種手術,必須經醫師專業評估,以擬訂適合治療策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外傳輝瑞BNT疫苗,明日凌晨將再有1批抵台,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直接證實,重申如果確定會再對外說明,如果到貨,第10期疫苗預約將會從第9類40歲往下開打;另外,目前暫無增加校園集體接種不良事件通報。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當有輝瑞BNT疫苗確定要到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境外移入增加9例,其中2例曾經打1劑牛津AZ疫苗;同時,指揮中心宣布,秘魯、孟加拉、巴西疫情已過高峰,2個月未有境外移入檢出變異株,恢復第3級流行地區入境檢疫。 ▲9月23日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網紅四叉貓(劉宇席)自費檢驗疫苗抗體,引起是否合法恐怕罰款醫事單位爭議,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式定調,經專家討論會議後,決定採取開放方針,民眾可以至核可醫事單位,自費檢驗新冠血清抗體。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民眾如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可以至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