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管型失智別輕忽!老年失智中醫有解

血管型失智別輕忽!老年失智中醫有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現代人罹患失智症的人口年年增加,一般大眾以為失智症是退化或是阿茲海默症;其實,以失智症分類來說,有血管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和路易氏體失智症,而血管型失智症,可以使用中藥來預防和調治。

遲鈍、健忘、反應慢半拍 失智先兆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人老了不一定會失智,但是如果任其老化而不預防保養者,失智的機率就可能大一些,人老化是全身性問題;例如造血功能不好,血氧濃度不高,則全身的營養運送就會變差,一旦腦缺氧,腦細胞就不活化,因為腦細胞比肺更需要氧氣,若出現腦筋遲鈍、健忘,反應慢半拍,這些有可能都是失智的先兆。

腦沒有氧氣就會退化 心與腦是0與1的連動

中醫師李深浦進一步表示,氧氣不足會造成腦的運作不良,腦會退化跟氧氣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由於血是心火,心與腦是0與1的連動關係,腦若很活潑會連動心,護心即健腦,所以要培養心力,活化造血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腦就不容易退化;李醫師建議可補充身體元氣與血液生成機能,或養肝幫助肝臟新陳代謝,讓腦筋不會昏沈,不會一直打瞌睡,血液循環好對心腦都有益,有了充足的氣血,便能長養心神,也能改善腦的情形。

血液生態平衡中藥 腦筋活絡思路暢通

什麼中藥對失智症有幫助?李深浦中醫師解釋,人的血液濃度要適中,太清、太濁都不好,血液依賴心臟的推動輸送到全身,提供營養,維持臟腑組織器官正常活動,如果心的功能正常,思緒會比較敏捷,而心的活動會影響血液狀態,進而影響腦組織功能的活動;所以,服用的中藥要使血液生態平衡,血液濃度正常,使脈絡循環好,血活則心就活,心活心神就旺盛。


血管型失智別輕忽!老年失智中醫有解

▲李深浦中醫師

血液循環中藥 補助造血促進新陳代謝

李深浦中醫師強調,吃藥要依全身需求全盤考量,要有系統的吃,不是只吃單獨一種藥,若只是針對局部而沒有顧及全面,這樣反而不好;例如銀杏只是擴張微循環,微循環的腦血管擴張劑都只是暫時的,若一旦暫停反而會崩壞的更快速,而真正能使血液循環的中藥,是要補助肝臟、腎臟功能,讓造血活絡,促進新陳代謝。此外,有很多人六十歲還去捐血,由於造血工廠已經衰退,自用都不夠了,所以建議年過六十要捐血前,先考量自己身體狀況。

八、九十歲能耳聰目明 要學習靜坐、練平衡禪

使腦恢復年輕是要全身性!李深浦中醫師認為,真正要維護到八、九十歲也能耳聰目明,不是只靠吃藥,要學習靜坐、練平衡禪,領悟佛學與道家的道理,平衡禪、靜坐可抗地心引力產生離心力,有離心力才能得氧氣,腦才活潑健康,眼耳鼻牙口腔才健康。

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 腦退化越來越快

所以,老化跟個人生活習慣習習相關,對自己的認知也有很大關係;李深浦中醫師說,人的腦筋為何會越來越退化,這和沒有新鮮事物來保持身心開朗有很大的關係,人要時常保持對新的事物有新鮮感,要活就要動。例如喜歡爬山,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七十歲時交些五十歲朋友,九十歲時還有七十歲的朋友。老人也怕沒有用,其實,人老不一定要有用,但要有樂趣,例如喜歡音樂、運動,對每樣新鮮事物都要感興趣,腦的退化才不會那麼快。


血管型失智別輕忽!老年失智中醫有解

年輕就要有養生觀念 運動和曬太陽很重要

人對身心管理要有計畫,才能老得有尊嚴!李深浦中醫師表示,不要認為老化就一定會退化,希望每個人在年輕時就要管好自己,養生觀念從年輕時就要培養。活在時代變革中,不要被時代淘汰,年老時不要一天到晚睡覺,自己要去找事做,不要為了賺錢找事,是為了樂趣去找事,而且一定要運動,有運動很重要,可使血液不致太濃或是太濁,也要曬太陽,對心血都很好。

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集中精神歸一 一是不變的專注

佛學中的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李深浦並做了深刻的解析;他說,要集中精神歸一,因為陰陽合一分不開,「一」是水,就是氫與氧,水有非常高的能量,靜坐是激化身體中的水,靜坐會流汗,身體會發熱,例如西藏喇嘛穿很少卻可以在很冷的西藏高山上唸佛,體溫卻比平地的人高,顯示靜坐發熱流汗,身體會更輕盈。

心情愉快自立生活不無聊 頭腦才會年輕

李深浦中醫師呼籲,人可以無事,但不可無聊,要有充足的生活變化很重要,有智慧的老人凡事都自己動手,而且心情愉快可以自立生活,頭腦才會年輕;有的子女認為不要讓老人做事多休息,這是孝順嗎?很可能使老人老化更快。

【延伸閱讀】

從養肝到養眼 由娘胎開始做起

天氣變化大易感冒咳嗽 要肺清爽有這些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中慈濟醫院響應慈濟基金會行動舉辦「祈願弭災 募愛援烏」募心募愛祈禱活動,祈願俄烏戰爭能夠儘快弭平,並募集眾人愛心協助受到戰火波及的烏克蘭人民,讓他們能夠能夠安身、安心。 靜心祈禱 凝聚愛主動關懷 簡守信院長致辭表示,大家看到烏克蘭人民逃離家園的畫面一定很捨不得,同仁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65歲陳先生(化名),確診原發性顫抖已10年,手抖現象嚴重。平時不僅用筷子夾東西、進食有困難,當有需求要至銀行辦理業務時,簽名也是一大難題,尤其一察覺別人的目光,又會因緊張、焦慮反使症狀加劇,陷入惡性循環。麻煩的是,陳先生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服用乙型阻斷劑這類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50多歲中年男性,曾開過2次鼻竇炎手術,近半年來,他眼瞼下垂、視力減退、眼睛越來越凸,多次就診卻找不出原因,經轉診至耳鼻喉科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鼻竇炎復發,且膿瘍蓄積併發額竇、篩竇囊腫;醫師建議採取鼻竇內視鏡修正式Lothrop微創手術,並搭配「導航系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醫藥技術進展與治療選擇的多元化,患者在醫療決策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受到重視,然而,過往評估治療成效往往著重在醫師所評估的療效指標,雖然能透過客觀的生物醫學測量評估效果後給予相應的治療,但與患者自身對於治療的期待可能存在落差。 櫃姐不堪手指乾癬困擾 醫師透過患者自我評量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