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化妝、緊盯3C 眼睛發炎長滿蟎蟲

常化妝 緊盯3C 眼睛發炎長滿蟎蟲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30歲從事百貨業的李小姐,最近眼皮發紅、刺癢、眼屎分泌物也非常多,忍不住用手揉眼睛,甚至一直長針眼,由於李小姐平時必須「全妝上陣」,以服務前來購物的客人,但眼睛問題影響工作,趕緊跑去眼科診所就診,才知原來自己得了「眼瞼炎」。醫生檢查,發現睫毛根部佈滿「蟎蟲」。知名眼科診所院長李文浩表示,臨床上常常看到女生愛化妝、卸妝及保養眼睛的方法錯誤,造成蟎蟲感染,甚至常滑手機、常看3C眼睛,很少眨眼,導致不知不覺傷眼,還會同時引發乾眼症。

5秒眨眼有多重要?眼睛同時完成一連串動作保護眼球

看似只有5秒鐘的眨眼動作,眼睛卻在秒瞬之間完成一連串動作來保護眼球,一般人眨眼平均每分鐘15∼20次,從眨下去到睜開的瞬間,角膜處於短暫破裂的狀態,位於太陽穴附近的淚腺袋,開始分泌淚水到眼膜,同時間,在睫毛根部底下的瞼板腺會分泌油脂,以「油包水」的方式,形成由內而外具有黏液層、水液層、油脂層的「淚膜」,李文浩表示,淚水就是不含紅血球的血清,可以達到修復、維持眼球溼潤,但3C產品氾濫盛行,長時間緊盯手機螢幕,造成眨眼次數越來越低,眼睛未受保護,容易感染甚至引發眼瞼炎、乾眼症等眼睛疾病。

李文浩表示,有些人睡覺時眼睛會微微張開,淚液就會被蒸發掉,建議民眾睡前不要點藥妝店的眼藥水,因為通常含有防腐劑,「防腐劑只會讓眼睛越點越乾」。而是要盡量使用藥膏或凝膠,尤其是維他命A的藥膏,睡前時抹上一層讓眼睛達到保濕作用。

愛美是天性,化妝也是人之常情,但清潔保養務必要正確、確實,李文浩表示,女生的內眼線、假睫毛、睫毛膏等等產品,容易阻塞眼睛、還會長寄生蟲(蟎蟲),且一個毛囊通常會有3-4隻蟎蟲在裡面,常見症狀為搔癢,以及清晨時睫毛根部有白色碎屑、分泌物。 

李文浩強調,保養眼睛平常就要做起,正確的步驟才能預防眼瞼炎的發生:

步驟一 熱敷
首先清潔雙手、摘除隱形眼鏡、使用熱毛巾、乾蒸氣眼罩,或者定時控溫的熱敷墊(45度C,熱敷10分鐘),最好是有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熱敷墊,才有安全保障,並將熱敷用品輕輕覆蓋於臉部、閉眼休息。

步驟二 清潔

熱敷後,可使用眼部專用清潔液擦拭,養成每日眼瞼清潔2-3次的衛生習慣。以棉片沾取適量的眼部專用清潔液,甚至是含有茶樹精油成分可以除蟎蟲,由眼頭至眼尾單向輕輕擦拭,清潔眼部及睫毛根部的分泌物。另外,每天可以使用棉花棒,將眼屎等分泌物掏出,保持清潔,否則用手搓揉,會加重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步驟三 保健

除了熱敷與清潔,民眾每天務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並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蔬果,或是可以補充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及維生素D3。李文浩強調,民眾要注意自己的用眼習慣,定時休息,每隔50分鐘休息5-10分鐘,還要留意眨眼次數。若有發炎等不適問題,請儘速諮詢眼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用眼過度也會長蟲蟲? 防疫期眼瞼螨蟲患者增

熬夜看Disney+乾眼上門!?補充黏蛋白精準緩解乾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女性晚婚比例近年逐漸攀升,選擇凍卵延長生育能力的人也跟著增多,日前,擁有破百萬訂閱的馬來西亞網紅夫妻「Jeff & Inthira」公開做試管嬰兒的過程,期間,妻子Inthira照醫生指示,每天都要打2、3次排卵針,常常打到飆淚,痛喊想到要打針都怕,且每打完一個週期就要找醫生回診...

閱讀詳情 »

由台灣乳酸菌協會與馬來西亞乳酸菌協會共同合辦,「台灣-馬來西亞雙邊乳酸菌國際研討會暨2021台灣乳酸菌協會夏季研討會」,不畏疫情嚴峻以線上直播方式展開兩國乳酸菌於研究、教育及產業的對話。本次研討會吸引來自世界五大洲20國(台、美、日、印度、奈及利亞、義大利等),超過500位嘉賓共襄盛舉,跨越國界讓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三陰性乳癌有解嗎?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建廷表示,三陰性乳癌的治療上很有挑戰性,因為荷爾蒙受體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表現為陰性,表示對抗荷爾蒙藥物、抗HER2的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不彰,因此可選擇的治療武器不多,導致三陰性乳癌具有高復發及高轉移的風險。所幸隨藥物進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有球友表示打球後「 不只是腰痠背痛, 連肌肉也會拉傷。」大多數人的這種拉傷都是發生在右側腹。高爾夫是會動到下半身、腰的迴轉跟帶動手臂的全身運動。若用慣用手與上半身的力氣全力揮桿的時候,慣用手那邊的側腹就很容易出現疼痛症狀。 又痛又可怕的側腹痛 傷害預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