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確診病例節節升高,已逼近單日破萬例;幸運的是,這波Omicron感染高達99%屬無症狀或輕症,只需適當藥物治療、充分休息,大多可以恢復健康。


醫師分享實際案例 「清冠一號」有效防止輕中症轉重症


為兼顧防疫與民生經濟,政府的政策發展逐漸朝向與病毒共存的型態,盡量做到減災、維持正常的醫療量能的「新台灣模式」。因此,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只需居家照護;雖然輕症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不高,但仍會出現頭痛、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不適症狀,除透過西藥治療外,目前也可服用「清冠一號」幫助緩和症狀,且能降低新冠長期後遺症的風險。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暨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表示,「清冠一號」是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新冠肺炎特效藥物,藥材包括:黃芩、炙甘草、桑葉、薄荷、魚腥草、防風、荊芥、板藍根、栝蔞實、厚朴等中藥材,可有效防止輕中症轉為重症。因「清冠一號」屬於中醫師處方藥,每位患者的體質和病況不同,故必須經中醫師診斷後才可調劑給藥,民眾絕對不可自行至藥房、網路等通路購買。


沈瑞斌曾收治1位76歲的新冠患者,當時已經發展至肺炎緻密斑塊、血氧降低的狀況並住進加護病房,在透過「清冠一號」的治療下,4天後肺炎斑塊變淡轉出加護病房,患者的情況明顯好轉許多,最後順利出院;另1名34歲年輕確診者胸悶、呼吸困難、咳嗽則屬輕症,同樣透過「清冠一號」的治療7天後症狀緩解、PCR轉陰並成功恢復健康。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記者會中說明「清冠一號」的特色及取得方式。(圖/沈瑞斌醫師提供)


多靶點治療原理 三管齊下消滅病毒


沈瑞斌指出,「清冠一號」由多種中藥材組合而成,因每種中藥材有不同的作用,再加上中醫藥處方「君臣佐使」的概念,形成了多靶點的治療原理,包括:能夠減少病毒棘蛋白與宿主細胞膜上ACE2受體結合數量,降低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內的機會、抑制3CL蛋白酶活性,減少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以降低宿主體內病毒量,還能抑制肺泡上皮細胞分泌TNF-α及IL-6,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發生機率。簡單來說,「清冠一號」可以同時減少病毒接觸細胞量、病毒複製量及體內發炎反應。


過去,「清冠一號」在歐美地區熱銷,甚至在義大利、德國等地區大缺貨。台灣從今年4月18日起,凡經醫師診斷為輕症、無症狀患者,因應居家照護模式防疫下,由中醫師透過視訊診療評估後,可開立「清冠一號」作為治療藥物使用。目前全台已有2千6百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看診,有1千多家中醫診所可開立公費補助的「清冠一號」。


「清冠一號」搭配其他中藥材 助高風險族群防感染


沈瑞斌進一步說明,門診經驗從2歲幼童至90歲長者皆曾以「清冠一號」作為治療藥物,劑量部分依據體重和症狀做微調,中醫師也會依患者個別症狀不同,加入其他適合的中藥材,都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清冠一號」除能幫助確診者外,其他高風險族群,例如:第1線醫護人員、防疫旅館人員、防疫車隊司機等,都可透過「清冠一號」搭配適合的中藥材來減少感染機率,不過,要注意的是未確診者需自費負擔、健康的民眾因體質差異擅自服用「清冠一號」也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或畏寒等症狀,所以一定要經過中醫師診察再遵醫囑使用。


沈瑞斌強調,中藥裡有許多藥材能弱化病毒及減輕病毒對人體的破壞,也對症狀治療和降低感染風險有所幫助,因此,若「清冠一號」缺貨或無法順利取得時,只要經過中醫師診斷,依然有許多中藥材可以針對新冠確診初期、發病過程、後遺症處理來做適當運用。因此提醒民眾,勿一味盲目追求,經由中醫師診察用藥,對於身處疫情中的患者才能發揮良好的治療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什麼是「3+4」?我是密切接觸者該怎麼做? 圖解秒懂
▸快篩試劑實名制首上路 連線系統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做好保護措施 孩子我們出去玩孩子就是孩子,能玩才能學習。即使曾經歷經化療或是器官移植等重大手術,平安出院,居家復健的病童,想玩的心還是蠢蠢欲動。爸媽如果還無法從孩子罹患重症的驚恐中抽離,為了避免風險,不敢帶孩子出門,寧可一同宅在家,復健生活黯淡無光,彷彿還困在醫院裡。昨...

閱讀詳情 »

一直很淺眠的我不管睡了多久,常常睡醒後還是會覺得累,若睡得不好時就會感覺心情很阿雜、做什麼都不順!原本以為是壓力大、神經衰弱造成,但後來去家醫科看診時才知道:枕頭若沒選好也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喔!把水感泡棉和科技乳膠完美結合的GreySa格蕾莎熟眠記形枕,有剛剛好的高度可以完美包覆頸脖,柔軟Q彈的質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心腎糖病友 蛋白質攝取不宜過量家中長輩經常是多種慢性疾病纏身,從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甚至逐漸再演變為腎臟功能有問題,經常需要看多科門診,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並且更需要整合醫學團隊的介入,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如果只能選擇一個部位做改善,比起調整其他五官,眼部術後可以帶來最大程度的外型變化,因此許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在眼睛上大作文章,尤其近五年來,大眼明星當道,洋娃娃般的精緻電眼成為人氣的保證標章。社會新鮮人莫不希望能以深邃雙眼皮得到主管和客戶的青睞,在工作上帶來助力;大學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