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補鈣仍骨折?搭配阻抗運動才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補鈣仍骨折?搭配阻抗運動才是關鍵

每天辛苦補充鈣,卻還是一跌倒就骨折?最新調查顯示,僅補鈣還不夠,配合運動才有效!86歲的宋奶奶4年前因左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由於擔心再度骨折,術後開始每天食用鈣片,但出遊時不慎二度跌倒骨折,疼痛劇烈、無法行走,緊急送醫後確診為行動障礙症候群,日後須以輪椅代步。宋奶奶一點都不氣餒,透過運動治療介入,2個月即無須再依靠輪椅助行,也恢復過往行動自如的生活品質。

行動障礙症候群 因老化、骨質密度與肌肉質量下降造成行動困難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股骨頸骨折是年長者常見的一種嚴重傷害,近年隨著壽命延長,發病率也逐年上升。行動障礙症候群則是因老化、骨質密度與肌肉質量下降等各種因素造成日常行動困難。

目前,除了國人熟知的骨質疏鬆症外,肌少症、關節炎、握力不足、容易跌倒與肥胖,也都屬於行動障礙症候群,骨折風險相較於正常人高於5成以上。此外,骨鬆初期症狀難以察覺,常見患者跌倒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屬於行動障礙症候群,提醒年長者不得不慎防。

預防行動障礙除了補鈣補D 還必須配合運動

民眾補充鈣質的比例雖有明顯提升,但仍有近9成年長者身陷行動障礙症候群高危險群,即使平日積極補充鈣質,預防行動障礙症候群仍顯不足。調查結果發現,沒有補充鈣質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例為74.7%;然而,平日有補充鈣質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例為82.8%。此外,沒有補充維他命D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例為80.9%;而平日有補充維他命D的人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例則為67.7%。

單只有補鈣對行動障礙症候群的防治並無顯著效果。陳芳萍理事長強調,影響鈣質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飲食與運動,儘管單補充鈣質或維他命D罹患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比例仍超過5成,但這並不表示民眾就不須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平日有補鈣或維他命D的民眾,運動可再降低約2成行動障礙症候群的發生率,凸顯出預防行動障礙除了補鈣補D,還必須配合運動才是關鍵。

阻抗運動是最能有效增進骨骼與肌肉健康的運動方式

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表示,阻抗運動是最能有效增進骨骼與肌肉健康的運動方式。環狀運動包含增進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訓練骨骼與肌力的阻抗運動及舒緩肌肉的伸展運動3個階段,每週3次、每次約30分鐘,經過3個月的運動介入後,參與的患者均反映生活品質變更好,腳步也更輕盈。檢查中也發現,患者除了行動能力有明顯改善,糖化血色素更有下降趨勢。

陳芳萍理事長提醒,行動障礙症候群多因長期骨鬆未妥善治療,逐漸演變為肌力、行動力退化,最後導致行動障礙症候群。呼籲民眾應定期至醫院檢查骨骼與肌肉健康,尤其身高縮減超過3公分、男性小腿圍小於33公分、女性小腿圍小於32公分與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4.8都很有可能是行動障礙症候群。

陳榮福主任補充,約半數年長者運動量未達標準,預防行動障礙症候群應把握「吃做得當,筋骨不斷」,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同時,也應注意均衡飲食與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才能達到良好效益。

 

【原文章請見:補鈣仍骨折?搭配阻抗運動才是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85歲男性患者車禍後右腳踝嚴重受創,經多次手術及皮瓣手術,仍殘留整個腳部腫脹和右腳踝內側5x6平方公分深度傷口,經歷7個多月傷口仍無法癒合。另外尚有腦外傷、右顎骨折,兩側肺部壓傷及右肺氣胸,頸部第三與第四脊髓輾傷及水腫。醫師安排患者每天接受2個大氣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3歲戴小姐長期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通常2至3個月才會來一次,因為工作壓力大,有時甚至還需打催經針月經才會來,去年因多次打催經針體重變胖逾10公斤,近期轉接受中醫治療,使用科學中藥葛根湯為主方,輔以補腎化痰祛瘀,以及即飲包調經方,治療4個月後,月經準時到來,皮膚變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起床如廁,尿如可樂!42歲的洪小姐5年多前感到走路會喘,臉色也變得較蒼白,某天雙腳背腫的跟麵龜一樣,連鞋子都塞不進,卻怎麼也檢查不出原因,進行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後才確診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確診後每1到2個月就要輸血500C.C.,輸血後手腳會突然無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舉凡電波拉皮、玻尿酸、肉毒桿菌等耳熟能詳的抗衰老療程都是熱門的醫美項目,不僅恢復期短、過程快速,效果也馬上能看的見。如何在眾多商品中挑對適合的治療是嘗試醫美療程的必修課程,切記選擇醫美的5小步驟,讓你免再當冤大頭! 5步驟 讓凍齡變得好簡單 開業醫美診所執行長朱家緯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