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西瓜千萬別在秋天吃!秋天會口乾、嘴破,原來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西瓜千萬別在秋天吃!秋天會口乾 嘴破,原來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西瓜千萬別在秋天吃!秋天會口乾 嘴破,原來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經過了炎炎夏日,緊接而來的是微涼秋天,氣溫雖然降低了,但身體卻一直感受到缺水般的不舒適感,且還伴隨著便祕、皮膚乾燥、口角發炎、乾咳等情形發生,事實上,這正是中醫所說的「秋燥」。

 

中醫角度:秋燥是一種「溫病」

西瓜千萬別在秋天吃!秋天會口乾 嘴破,原來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憲說明,若以中醫觀點說明秋燥,可以細分為「溫燥」與「涼燥」。

會有此節氣病症,是因為初秋時,天氣漸漸轉涼,但夏天的炎熱尚未完全消除,只是潮濕的情形減緩,在乾燥又高溫的氣候中,影響人體,造成外感「溫燥」;反之,進入深秋後,天氣越來越冷,則為「涼燥」。這也是中醫所謂的「外感六淫」之說,簡單來說就是氣候中「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一旦超出人體負荷範圍,就很容易生病。

相對於外感的「溫燥」及「涼燥」,乾燥的天氣都會影響人體造成「內燥」,也會會使人體內外有缺水的情形,這也是秋天時才會出現的特有徵狀。謝明憲解釋,秋燥是一種溫病,也就是西醫中常見的秋季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而這種「秋天急性外感熱病」,會呈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乾咳、痰少,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癢、嘴角發炎、鼻子乾、便祕等一系列乾燥表現的症狀。

 

避開寒性的食物

西瓜千萬別在秋天吃!秋天會口乾 嘴破,原來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想要讓身體順應節氣、感到舒適,謝明憲建議可在飲食上先做調整。例如食用水梨(燉煮後再食用)、甘蔗、荸薺、枇杷、白木耳、百合等柔潤食材,增加體內水分、潤澤體質。但因天候轉涼,在選用潤養食材切記不能過於寒涼,例如西瓜,反而容易如腹瀉等寒化症狀。

 

【延伸閱讀】

換季拉警報,「皮蛇」繞一圈恐見閻羅王?

米酒沒有米?秋冬進補,小心假酒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即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新增10例本土病例、零死亡個案;境外移入有44例,其中18例為落地採檢、26例為居家檢疫確診。境外移入方面,美國占10例最多。 ▲1月18日入境長程航班篩檢結果。(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在落地採檢方面,昨(18)日的陽性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從上週起1922疫苗預約系統重開,因Omicron疫情與縮短第3劑間隔時間,使得民眾又積極施打疫苗,原本乏人問津的莫德納與高端疫苗一夕間成為熱門討論。近期不少人抱怨打不到莫德納,陳時中表示所有的疫苗已撥給縣市政府。發言人莊人祥透露,下一期的疫苗預約將有莫德納可打。 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本土感染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19)日本土的傳染鏈仍以餐廳與衍生案最多,7例與西堤有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有6條傳染鏈,其中西堤延伸出的傳染鏈。所有傳染鏈包含:桃園機場的清潔工延伸到桃園市區的歌友會;以及手推車員工、居家服務員延伸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Omicron疫情延燒,確診者足跡伸進雙北,而新北市板橋亞東醫院的護理師不慎確診且傳染給孩子,更令人憂心。據了解,該護理師與孩子足跡中有士林科教館,同時該地有學校進行校外教學,與其足跡重疊的孩子皆進行篩檢,全數為陰性。 不過接下來的消息可讓多數家有小小孩的家長直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