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要命狂犬病並不遠!今年5人遭咬驗出問題 野外禍首全怪「牠」

▲藉由寵物犬接種疫苗及適時提供遭咬傷者暴露後疫苗接種才能預防狂犬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狂犬病的風險並不遠,疾管署今(27)日指出今年迄今仍發生有5名民眾遭狂犬病陽性鼬獾咬傷的事件,所幸無人發病,而發生地點以高雄市2件為多,其次為南投縣、嘉義縣及花蓮縣各1件。疾管署提醒民眾,唯有藉由寵物犬接種疫苗及適時提供遭咬傷者暴露後疫苗接種,才能消除狂犬病威脅。

根據農委會監測資料,今年截至8月底為止,國內動物狂犬病陽性案件數共50件,皆為鼬獾,分布縣市為花蓮縣18件、南投縣18件、高雄市5件、屏東縣3件,嘉義縣2件,台南市、台中市、台東縣及雲林縣各1件,今年件數明顯較去年同期下降。

不過,其中仍有5件是咬傷人的狂犬病陽性鼬獾。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還好遭咬傷者均第一時間接受妥適的醫療處置,並接種疫苗,無人發病,而國內自1959年起便不再有人的病例,只分別在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羅一鈞說,遭動物咬傷後如不採取醫療措施,狂犬病患者常因呼吸麻痺導致死亡,致死率近100%,全球每年約有5萬9000人死於狂犬病,平均每10分鐘就有1人因狂犬病而喪命,其中9成5發生在亞洲及非洲,而目前國內疫情侷限於鼬獾、白鼻心等野生動物,民眾若有機會面對這些野生動物時,務必要格外留心。

每年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即以「微生物學之父」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逝世紀念日為由,今年活動主題就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疾管署提醒,民眾應避免接觸及捕捉野生動物,每年須帶家中犬、貓等寵物施打狂犬病疫苗;如不慎遭野生哺乳類動物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如有感染狂犬病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3、7及第14天)接種4劑人用狂犬病疫苗,降低發病風險。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天綜合台36頻道將於10月23日每周一至周五晚間9點推出全新健康醫療綜藝節目《金牌大健諜》,邀請「綜藝天王」曾國城接下主持棒,節目將設立專業醫師團及陪診團,透過即興爆笑短劇,讓觀眾輕鬆了解醫學知識。曾國城今(9/25)進棚拍攝節目宣傳照,配合節目專業形象,穿上量身訂製的專屬主持袍現身,並與「金讚熊...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李晏晨、摘自/《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NHK特別採訪小組著/天下生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住東京都小平市的鈴木誠先生(化名,59歲),正為了照顧會遊走的父親傷腦筋。 誠的父親叫做忠(化名),現年88歲,平日和長子、次子及三子四人一起生活,長子誠是主要照顧...

閱讀詳情 »

這裡沒有光》追奇:「苦難導致更大的苦難」——這是在確診恐慌症後,我更加明白的道理 恐慌症可以說是焦慮症的其中一環,它的起因至今仍未有確定的研究分析,可能是生理、也可能是心理。發作時,常伴隨身體某部位的劇痛,症狀再接後出現,由微轉重:暈眩、發抖、癱軟、呼吸困難、喉嚨異物感、失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