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國最怕遇到「德里肚」 平日建立「好菌」部隊免驚

出國最怕遇到「德里肚」 平日建立「好菌」部隊免驚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到國外旅遊,最怕遇到「德里肚」(Delhi Belly),持續腹瀉,到了景點就急著找廁所,拉到虛脫無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蘇柏名表示,出遊之前應備妥常用腸胃藥品,如果有腹瀉情形發生,務必控制飲食,減少攝取固體食物、補充足夠水分。

 

蘇柏名說明,「德里肚」就是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的俗稱,主要是在旅行時出現腹瀉症狀,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難免會腹瀉,不停跑廁所。蘇柏名表示,腹瀉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前者大部分會在3天內緩解,常見原因為感染,感染源包含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途徑以糞口感染為主,只要是飲食不潔、或是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就可能中標。

 

近年來,台灣引發腹瀉的病毒中,最常見的是諾羅病毒,許多小朋友嚴重腹瀉送急診。蘇柏名指出,慢性腹瀉則會持續2周以上,除了腸胃道感染之外,滲透壓不平衡、腸胃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或是藥物副作用,都可能造成慢性腹瀉。

 

腹瀉時,首先要飲食控制,減少攝取固體食物、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並觀察是否出現發燒或全身性症狀,如果研判為感染性腹瀉,病情來得急,例如諾羅病毒,最好先到醫院檢查,由醫師判斷是否服用抗生素,如需服用抗生素,務必配合療程吃完,切勿自行停藥。

 

至於非感染性的腹瀉,則可以依據症狀,使用常用的腸胃藥物,其中以降低腸胃蠕動藥品(如Loperamide)為主,直接降低腸胃道肌肉張力,減緩腸道運動,減少糞便中水分與電解質的含量,進而改善腹瀉的症狀。蘇柏名提醒,這類藥物不可長期使用,一旦服用過量時可能產生呼吸困難、解尿困難等副作用。

 

此外,高嶺土(Kaolin)類的止瀉藥物屬於吸附型藥品,具有吸附腸胃中多餘水分與物質等特性,協助糞便成形,但也可能吸附三高藥物等其他藥品,所以不建議長期使用。想要預防腹瀉,蘇柏名建議,平時可以補充益生菌,替腸胃道建立「好菌」部隊,抵抗外來病菌。不過,市售益生菌種類繁多,建議詢問藥師,看看自己適合哪1種益生菌。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6年12/1~12/4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由台灣擔任主辦國,邀請亞洲、大洋洲地區等22個國家參加,超過60位國內外學者、專家演講,互相交流周產期醫療照護最新發展與趨勢。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大會主席李建南表示,台灣周產期照護水準高,每年僅10至12名產婦因生產而死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寶寶的出生,原本是全家人最高興的日子,但是新生兒卻有可能發生周產期窒息,因而可能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所幸目前有低溫療法可提供治療,以改善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後遺症的嚴重程度。 周產期窒息 會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新生兒發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癌症連續33年盤踞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平均每11分24秒即有1人死於癌症,且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9~10萬人,全臺約有逾60萬名癌症病人,因此,除了醫療資源與量能需要加強投注發展,如何提供患者兼具品質及舒適性之醫療環境也很重要。 全面性的整合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台灣大腸癌人數每年約15000例,胃癌人數每年約發生3700例,胃癌及大腸癌是好發於腸胃道的癌症,但是你聽過胃腸道基質瘤嗎?長在哪裡?有哪些症狀呢?雖然「胃腸道基質瘤」也是好發於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但到底該歸類為腸癌還是胃癌呢? 「胃腸道基質瘤」症狀不明確 易與一般腸胃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