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規律運動 預防高齡衰弱症

規律運動 預防高齡衰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院常見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但看似健康,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衰弱」。這樣的老人其身體狀況處於危險邊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三至五倍。

高齡衰弱原因多 衰弱是失能重要前兆

「衰弱」是指一種狀態,表示身體多項生理系統的的儲備量下降,超出其原來年紀該有的程度,導致外界壓力的來臨時,無法維持身體的恆定,身體平衡被打亂後的恢復變慢且不完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醫科葉孟奇醫師指出,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

葉孟奇醫師提到,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

肌肉減少症 與衰弱高度相關

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不經常使用的肌肉減少的速度會更快。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

規律運動 預防高齡衰弱症

葉孟奇醫師建議「高齡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並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規律的運動或休閒身體活動除了可以維持身體的功能之外,也能促進、維持或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並且減緩「肌肉減少症」的惡化,減少跌倒的機會。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

復發性濾泡淋巴瘤治療新選擇 有效延長存活期

眼睛「蛋白」熟透透? 飛秒白內障手術找回好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林太太氣沖沖地帶著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到家醫科門診問「我每年都按時作抹片檢查,為什麼還是得到子宮頸癌?」樂生療養院家醫科主任郭紋翠表示,抹片檢查是一種早期發現子宮頸病變而能早期治療的方法,但無法預防疾病的發生。抹片檢查出現紅字 第二級僅是子宮頸發炎郭紋翠醫師表示,目前政府...

閱讀詳情 »

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內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在台灣,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愈率仍然相當高;反之,如果疾病已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預後就非常差了。當子宮內膜癌不斷的蔓延,它會先侵犯週邊的器官,最後沿著血流或淋巴管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如肺臟、肝臟、及骨骼。有請三軍總醫院婦癌科王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請問醫師,回去之後我該怎麼保養牙齒?」這是EXE數位矯正中心院長、EXE牙醫師私房刷牙漱口攜帶組研發人黃薏華醫師與病患常有的對話,確實刷牙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因素,但有多少人能養成習慣,願意定時刷牙且愛上刷牙這件事?尤其對於正在進行植牙或矯正的患者,潔牙更是不容馬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乾癬等諸多不同的疾病,都是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負責保護個體抵抗感染、消滅癌細胞等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將身體的器官當成敵人攻擊,而產生終身疾病。近年來出現生物製劑可有效改善病況,不過費用卻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幸好出現生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